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秘书学》教学改革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职学校《秘书学》教学改革初探中职学校《秘书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除了传授秘书学的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因此,加强中职文秘专业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强化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秘书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中职《秘书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对秘书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急需各种懂资本经营、市场营销、法律事务、金融证券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又需要一大批理论够用、实践突出、技能过硬的初级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正是
2、根据市场这些需求而开设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初级秘书人员。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秘书人员,除了使之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锻炼实际工作所具备的技能,因此,加强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当今《秘书学》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曾在机关当过秘书,长期从事商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了解企业对文秘人员的要求,也通过带队参加社会实践,深入企业,探讨学校文秘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订及教学方式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把秘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了这样一种理念,即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校
3、教育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由此也形成了对《秘书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基本的思路。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秘书职业是指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它包含组织中的基础文员、专职秘书到高级行政助理等一个完整的行政辅助人员体系。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初级秘书人才,除了注重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秘书基本能力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形象要求、胜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服务上司能力、公关接待能力、商务活动安排能力、分析能力等。 本学期我带领文秘专业学生到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实践。大北农是目前国内最
4、大、福建省唯一的一家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兽用生物制品公司,公司成立于2003年,厂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自然,厂内道路宽敞,厂房现代美观,仪器设备先进,具有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公司经常性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邀请公司领导、高校科研人员授课,内容涉及职业道德、员工管理、生产技术、营销策略等。由此可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给员工进行充电,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学生来说,学校的学习毕竟是有限的,要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校期间要注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应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在指导实践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综合素
5、质的缺乏,如:不熟悉秘书实务;不能有效地与领导、同事进行沟通等;这一切归结于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为此,我建议: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专业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学校内掌握尽量多的社会人文知识,包括文体知识、社交知识等,可以开设商务谈判、营销知识、客户接触、管理科学、音乐绘画欣赏、交谊舞、形体训练、棋牌、茶道、书法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课程。也应该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研讨会,锻炼学生在公开场合发言的能力,锻炼处理意外事件的应变能力。 二、加强案例教学,学生能更直观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秘书学》课程使用案例教学能够收到相当好的效
6、果。即要以一些生动、具体、有益的案例去代替乏味枯燥的理论讲解和说教,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成为诊治实际问题的智囊高手,而非培养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体现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案例教学可以提供真实的环境,使学生从中获取直接或间接的活动经验,充分地了解未来自己所从事秘书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并通过实践达到职业所需具备的素质技能,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塑造团队精神,使学生个体主动适应群体生活,并将自己融入群体之中,互相协商与合作,使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认真收集整理案例,选择一些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和教育意义的案例进
7、行教学。例如.L.我在讲授接待工作内容时,选取这样的案例: 一天上午,陈秘书正在用电脑打印公司的销售计划,这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王总在吗?客人问。 预约了吗?小陈随口问道,姿势没有任何改变,仍盯着电脑显示屏。 约什么约?我要找你们老总谈谈! 小陈朝客人瞟了一眼,觉得有点眼熟,但想不起是谁,说:你等一下。说完起身走向斜对面会客室找王总,将客人一人留下。在会客室里,小陈告诉王总,有人找他,王总问是谁,小陈说:有一点眼熟,好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