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研究论文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研究论文

ID:26763639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研究论文_第1页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研究论文_第2页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研究论文_第3页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研究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研究论文[摘要]2010年以来,我国6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这一方面是因我国经济金融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在保持利率和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尽早尽量收缩流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从政策效果看,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对于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更为有效。本文主要讨论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分析其效果,并通过找出和分析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存款准备金政策;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1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一定的比率将其吸收的存款提取一部分,即存款准备金,

2、缴存中央银行,以保证银行对负债的清偿能力,.freel2总量持续增长,在此期间,1998年、1999年为配合扩大内需政策,增加商业银行可用资金,中央银行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7个百分点,2003—2007年为保持国民经济增长稳定,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传递中央银行收缩货币供应的信号,10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8.5个百分点,而M2的增幅2007年虽有所回落,但仍居高不下,可见,这期间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并不显著。2010年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M2增长幅度相比2009年有所下降,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从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变化来看。从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变动来

3、看,2003—2009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和贷款持续增长,存款增长的幅度大于贷款增长的幅度,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使得信贷规模得到很好的紧缩。(3)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化来看。CPI指数的变动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中长期效果,2003年1月以来,我国CPI出现了三次持续大幅度上涨。2007年,CPI指数连续9个月突破了3%的警戒线,2007年8月开始,CPI高居6%以上,2008年CPI继续上涨,2010年12月CPI同比上涨4.6%,通货膨胀程度加深。虽然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但CPI指数仍然居

4、高不下,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存款准备金的效果并不明显。(4)从国际收支来看。国际收支如果出现大顺差,则会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使得该国市场货币供给偏多最终导致物价上涨,而分析我国近几年的国际收支情况,可以发现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出现大规模“双顺差”,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较为严重,影响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4影响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的因素虽然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控力度很大,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下面将就影响我国存款准备金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1)超额准备金率。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我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和频率很高,但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并不明显,因为货币乘数还受超额准

5、备金率的影响。2003年以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超额准备金率降低所产生的扩张效应而被抵消了,商业银行负债规模的增长和无准备金要求的资金来源的增加,也进一步削弱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际紧缩效果,进而也削弱了对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量紧缩产生的影响。(2)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指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基础货币,它是央行发行基础货币的一条渠道。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国外直接投资和贷款的持续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导致热钱的不断流入,使得外汇占款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基础货币大规模地被投放。基础货币的投放总量属于中央银行的负债,尽管央行不断采取公开市场业务进行

6、对冲操作以释放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但外汇占款依旧是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和重要因素。而且这些对冲操作具有很强的被动性,对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性有一定的限制性,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果。(3)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自身的缺陷。首先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法是对依据所有存款的期末余额以统一比率计算,这种方法并不能真实反映金融机构的实际存款总量,商业银行可通过人为压低存款余额来降低向央行缴存的准备金。此外,缺乏有效的对金融机构日常监管的数据,央行无法通过金融机构的旬、月报数据来核实它们存款准备金的缴存水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果。5提高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的

7、建议(1)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首先.freel].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朱恩涛,范从来.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货币政策视角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3]高铁梅,王金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动态分析[J].金融研究,2001(3).[4]李阳.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与预期效应[J].财政科学,2007(2).[5]赵慈拉.对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分析与探讨[J].上海金融,200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