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63126
大小:64.9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听听那冷雨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余光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2.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余光中的创作成就,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2.通过反复朗读,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愫。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通过文本解读理解作者情感。2、多角度多方法赏析本文语言。【教学难点】赏析本文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2、有一位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小巷里,高吟乡愁。有一位散文家,时常举目望星天,作逍遥之游。有一位评论家,拿起锐利的笔,声称要剪掉散文的辫子。”他就是余光中(出示PPT余光中照片)。二、作者介绍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有人评价他:“左手
3、写散文,右手写诗歌”。其实,我们对余光中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就学过他的一首诗——《乡愁》(投放课件)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这首《乡愁》中,作者借助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比如邮票、船票、坟墓以及那一湾浅浅的海峡,表达了他与大陆母亲的割舍不断的牵挂。这是他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散文,看一看里面又包含着怎样的一段情缘呢?三、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1974年,那时正值“文革
4、”后期,海峡两岸的同胞不仅不能来往走动,而且连书信都不可通邮。此时,余光中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几十年来,他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无论散文、诗歌,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了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本文作为余光中散文的代表作,表达了流落在台湾的大陆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四、预习检测孺慕rú舔舐shì寒濑lài氤氲yīnyūn滂沱pāngtuó鞭挞tà蓊郁wěng岑寂cén沁鼻qìn羯鼓jié苔藓xiǎn啁啾zhōujiū咬啮niè仓颉jié如椽大笔chuán五、快速浏览全文,小组合作讨论(一)本文作
5、者重点是要写听雨,文章是不是所有的语段都在写“听”雨。请浏览课文,抓住提示性语句,从对雨的不同观察角度着手,来理清文章思路。第1节:雨情第2节:雨蕴第3节:嗅雨第4节:观雨第5-10节:听雨第11-12节:忆雨(二)通读课文,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哪些时代的雨?有什么感受?作者真正喜爱的是哪里的雨?美国、台湾、大陆;太初有字、亡宋伤痛、公寓时代最喜欢大陆瓦上的雨。横的地域感和纵的历史感交错而成的一种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的追求本文情感线索:听雨(以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六、品读课文,感悟情感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自己最喜欢的语
6、段。注意: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断句与停顿;本文的情感应该是:低沉、缓慢、自白、倾诉、一往情深、乡愁难奈、幽思邈远问:作者在文中表现什么感情?思乡之情,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余光中中国是一个温暖的家,台湾是一个离散的儿。第二课时一、导入我知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自己的故乡,故乡之于我们,就如同母亲一样。曾经爱过,就永远爱过,永远不能忘怀。尽管可能会因为岁月的漂泊而变得沧桑,但那曾有的思恋,却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它藏在心的深处,时不时的浮上来,温暖我们一生的梦。那么在这种思恋中再加上一点
7、雨呢?一点冷冷的雨,又会怎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余光中的“冷雨”中,寻找那一份久违的感动。走进“冷雨”的世界,让我们的思想伴随雨丝飞扬(PPT出示雨丝图片)二、合作探究(一)读第1段思考:为什么“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都是潮润润的”?那份游子思乡的牵挂如雨丝无处不在(二)怎样理解“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子,……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用黑白片的色调写出环境的单调乏味。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文革后期(1974),安东尼奥当时拍了一部反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