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赋意境的特质浅论

屈赋意境的特质浅论

ID:26761118

大小:5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9

屈赋意境的特质浅论  _第1页
屈赋意境的特质浅论  _第2页
屈赋意境的特质浅论  _第3页
屈赋意境的特质浅论  _第4页
屈赋意境的特质浅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屈赋意境的特质浅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屈赋意境的特质浅论意境是艺术家把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形象融为一体后形成的艺术境界。从主观方面看,好的意境总是个性化的表现。艺术家独特的观察事物角度、独特的情趣、性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构筑了作者意境的个性化。从客观方面看,好的意境总是对艺术家独特的生活环境或直接或曲折的反映,因此作品中的意境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时代的烙印。不同时代的文艺作品意境的表现不同,同一时代艺术家作品中的意境也是互异的。屈赋中的意境既表现了伟大爱国诗人的个性,又反映了屈原独特的生活环境,因此这种意境必然有它的特质。  屈原身处战国社会大动

2、荡大分化时期,眼看着强大的楚国土地日削,国势日衰,而自己的满腔爱国之情、经天纬地之才却报国无门,反遭群小谗毁,昏君流放。目睹国家步步走向灭亡,人民惨遭荼毒,他愁思郁结,肠一日而九转。屈原的这种强烈的主观情感,只凭着客观真实意象是不足以抒发的。于是他把政治斗争中生活上的感受,以及情绪上刹那间的变化与波动都付诸自己的浪漫幻想之旅,以神话与传说中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理想派”的意境。这种“境”,并不严密地符合生活逻辑,甚至是虚幻荒诞的,但它却真实地表达了作者主观的“意”。它是应作者主观的“意”而产生的,即所谓的“景在情中”。这里的“

3、意”对“境”有完全的主宰权,甚至有时可以丢弃客观的境,而赤裸裸地出现在作品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直抒胸臆。屈原正是用这种意境的创构方法表现了作品意境的根本特质。  为了叙述方便,我把屈赋中的“意”与“境”分开来谈。先谈“境”的特点。我认为,所谓的“境”就是典型形象,也就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形与神的问题。西方文艺理论强调作品主题思想必须通过典型形象来表达,中国古典文论认为作者主观的“意”必须通过客观的“境”来表现,“境”是主观的“意”的具象,典型形象是主题思想的凭依。因此,“境”与典型形象是相通的。“境”即是典型形象,意境中必然

4、有形象出现。分析了屈赋中形象特点,也就分析了它意境中境的特点。当然这里所说的形象并不是单纯指人物形象,而是一切非主观的物象。  屈赋中典型形象的特点是什么呢?在《离骚》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上下求索的形象。为了表现作者对“美政”的追求,抒发自己浓郁的愁思和积极反抗的情怀,当他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寻求时,他就幻想到传说中古圣帝重华那里去陈述自己的志向。“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当得到重华赞许后,他又驾云乘鹭继续自己美好的追求。他想象早晨从神山苍梧出发,晚上便到了悬圃,稍事休整,便命令太阳神羲和不要行走得太快,自己好趁着未昏赶

5、路。他在太阳池饮了马,又由月神望舒、风神飞廉、神鸟鸾皇和雷师护卫,前呼后拥地上路了,半路上遇到美丽的凤鸟驾彩虹来迎接。正当他满怀信心要叩开天门,完成自己的追求时,那守门人却懒洋洋地瞅着他,理也不理。他的热情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然而诗人并没有屈服。他又求宓妃,追简狄,留二姚。诗人借助这种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神奇想象,表达了自己苦闷的心情,抒发了自己立志上天入地求索的爱国热情和理想。  从上面对《离骚》意境的大体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上天入地、飘忽不定、亦人亦神的形象。在人类刚刚走出襁褓时代,像今天宇航员那样遨游宇宙,简直是

6、不可思议的。可是诗人却通过幻想实现了。这幻想,一方面是诗人自己理想的表达,另一方面也借助了以前的文化成果(神话传说等),借助了古人的幻想。(对已有文化成果的大量汲取是文学艺术进入文人创作时期的一个突出标志)通过浪漫幻想产生出来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它物象,突破了生活逻辑真实,远离生活原型,纯属虚构了。在外部造型上,甚至连“水中之月,镜中之花”也无法囊括这种形象。水月镜花毕竟有月形花貌,而这里的形象完全改变了生活的本来面目。谁曾见过雷师、飞廉、望舒、羲和,又何谈让他们护卫去漫天遨游呢?但是这种通过幻想虚构的远离生活原型的形

7、象,恰好表现了屈赋浪漫主义意境外部造型的特点。  只谈到屈赋意境在外部上的特点,还不足以说明屈赋意境的特质。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常常谈到形似与神似的问题。白居易曾说:“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记画》)张彦远亦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历代名画记》)邹一山更强调:“未有形不似而反得其神者”。(《小山画谱》卷下)所以学画必先模物写生,另一方面就要求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神似”,不但外形像,而且精神像。邓椿指出:“画之为用大矣,盈天下之间者万物,……而所以能曲尽者,一法耳,第者何也,日传神而已……故画法以气

8、韵生动为第一义。”(《画记》)也就是绘画要深入地真实表达出生活中生动的本质。用于人物就是表现出他的精神、个性,用于花草树木就是表现它的动人意趣和形态等等。于是后世的一些研究者把这一理论套用于诗的意境创构上。笔者认为诗与画的意境确有相通之处,但并不是毫无二致,浪漫主义诗歌意境的创构与绘画意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