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48499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外语学习的三对基本概念辨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语学习的三对基本概念辨析论文摘要:不同的外语教学方法往往是外语学习观的直接反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围绕着有意识与无意识、形式与意义、部分与整体这三对概念争论不休,从而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泥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反思我国的外语摘要:不同的外语教学方法往往是外语学习观的直接反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围绕着有意识与无意识、形式与意义、部分与整体这三对概念争论不休,从而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泥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反思我国的外语教学,采用辩证的、动态的观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倡外语学习既要关注无意识的、整体的意义学
2、习,也要重视有意识的、部分的形式学习。关键词:外语学习;基本概念;任务型教学在分析我国外语教学的不足之处时,我们过多地关注一些非本质的问题,总是强调应该如何把语言知识教给学生,而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人是如何学习语言的。当我们把语言学习从现实生活中剥离出来,成为学校教学的一门学科时,这门学科更是远离社会、远离生活。我们已经慢慢地把语言变成一门知识学科,可以对其成分进行详细切分与逻辑分析,可以用语言来进行准确表述。我们相信或假装相信语法是滴水不漏的,因此把不符合语法要求的语言毛边剪去,把语料弄得整整齐齐(良
3、构知识)。慢慢地,语言的中介功能也就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作为一门交际工具,语言不是调教出来的,它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其功用,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不断地完善。如果我们坚持把语言作为知识或一门学科来学习,那么语言学习是不会有很大的改进的,颇有点像一只狗在追逐自己的尾巴,增加的只是学习者的记忆负担和对语言学习的烦躁。因为语言知识大多是默会的,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学,从非正式的语言学习中吸取经验,还语言学习的本来面貌。一、有意识与无意识对于语言学习到底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问题,人们
4、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须意识的参与;施米特、埃利斯等人(SchmidtandEllis)认为,语言习得大体上需要意识的参与;而在汤姆林和维拉(TomlinandVilla)看来,语言习得既有有意识的参与,也有无意识的成分。有些研究者则认为这种争论毫无意义,应该从控制与自动化加工的角度来分析语言习得。这些不同的观点反映了人们在研究视角方面的差异性,即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同一问题。根据克拉申“习得与学得差异”的假设,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
5、步习得外语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习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外语学习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习得语言,而只是在交际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外语。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的有意识的掌握。克拉申认为,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地促进外语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
6、产生机制;而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了解作为“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相反,埃利斯、施米特等人坚持认为外语习得是一个有意识的加工过程,而非完全是无意识的。在他们看来,意识(consciousness)可以有四种不同的含义:①意图(intentionality),即学习者刻意要学习某些东西,或附带学习某样东西,但其主要的关注点却放在其他目标上;②关注(attention),即不管习得是有意图的还是附带的,学习必须涉及对形式的有意识的关注──“关注假设”(not
7、icinghypothesis);③知觉(a)的三条具体标准所述:●在基于内容的课程中,应该有强调形式的目标;●重要的关注点应该维持在意义的交际上;●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放任学生去发现语言特征,关注形式要具备两个条件,即既关注语言的特征又不要忽视首要的交际任务。[6]我们至少可以从这三条标准中得出两点启示。第一,关注形式的重要性不及关注意义。也就是说,意义是首要的,只有当规则出了问题时或者有人使用的规则跟我们的不一样时,关注点才会发生转变。正如爱丽丝(Alice)在《镜子国
8、》中想跟青蛙沟通时发生的问题一样,因为青蛙潜意识使用的语言规则跟她的不一样。她问青蛙,谁是管开门的:“Toansean,”shesaid.“IspeaksEnglish,doesn’tI?”theFroglinR.,VVilla.AttentioninCognitiveSciencean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J].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1993,(16):183—203.[3]布兰思福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