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探索

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探索

ID:26745803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探索_第1页
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探索_第2页
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探索_第3页
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探索_第4页
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探索摘要:精准扶贫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现有的精准扶贫政策面临政策能否“落地”、村庄能否重构以及农户能否自助等方面的挑战。社会工作在专业性、职业性、与国家行政力量合作提供社会服务方面均具有优势。社会工作参与农村贫困治理有三种途径:一是对贫困人口所在村庄的民情进行精准把握;二是重建贫困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三是对贫困群体的可持续生计能力进行提升。中国4/vie  关键词:精准扶贫;社会工作;贫困人口;贫困群体  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1009-9107(2017)01-0017-06  收稿日期:20160606DOI:1

2、0.13968/j.ki.1009-9107.2017.01.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SH06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5RWYB19)  作者简介:袁君刚(1982-),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讲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通过联产承包、进城务工、自主创业等方式摆脱了贫困状态,但时至今日仍有7000多万农村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这些人口多分布在偏远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缺少资金技术的支持,思想观念也比较保守。更为严重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村庄已经处于“空心化”状态,“三留守

3、”现象普遍存在,村庄中的社会权力结构和治理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使得上述贫困人口真正脱贫。随即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就是摆脱以往扶贫过程中自上而下、粗放且不可持续的政策弊病,采取适度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减贫工作。  在此轮减贫进程中,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以往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性减贫所产生的问题。社会组织往往具有专业性的特征,在精准识别对象、评估减贫效果、重建社区公共性从而实现可持续生计等方面都可以成为政府减贫工程中的有效助手。  一、精准扶贫面临的挑战  “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按照贫困群体的现有条件为

4、其指定脱贫路径,因地制宜就成为该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精准扶贫”要想收到预期效果,必须解决以往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政策能否“落地”  我国的扶贫政策一般具有自上而下制定的特点,即中央提出任务,地方层层落实。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国家来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重要切入点。对于扶贫问题来说,当中央制定了各种经济政策以保证扶贫工作的开展之后,就面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能否不走样、不变形的问题。对于政策能否真正“落地”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扶贫工作的总体政策即顶层设计当然要由中央政府来制定,但这里涉及到“一”对“多”的关系问题,即统一的政策措施

5、能否与千差万别的地方情况相适应。(2)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的过程中,能否真正按照后者的意图来完成。在现有的财税体制基础上,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拿项目”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政绩。通过项目制的运作不仅可以理解当前中央地方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可以发现基层社会解体与重组的端倪[1]。(3)扶贫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农户,能够真正按照农户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安排其未来的生计则是中央和地方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即考虑中央政策能否落实的重要变量是农户。  农户之所以成为“精准扶贫”的基本单位,不仅因为各项扶贫政策和项目都必须落实到农户层面,扶贫的效果也必然要由农户的脱贫程度来衡量,更因为农户是理解现代中国

6、的重要变量:农户与土地的关系涉及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土地政策和城镇化政策;以农户为单位的小家庭农场模式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农户更承载了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农耕文化的精神传统,是理解农民生存方式历史性变迁的重要载体;农户自身的状况更是与整个农村社会结构相勾连,是理解村庄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切入点[2]。  (二)村庄能否重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业化因素不断渗透进“三农”领域,农业生产的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农民的流动性大为增强,村庄公共生活逐步减少,公共精神逐步萎缩,公共事务逐渐无人问津。尤其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每天都有近百村庄“消失”。但中国的城市并无能力大规模

7、接收农村劳动力的涌入,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子女入学就业、社会保障、公共资源的分配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因此,重构村庄就成为稳定农业生产、缓解城市压力和保障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要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让村庄重新成为农民主要的生存载体、生计来源。“精准扶贫”,不仅要考虑个体农户能否脱贫,更要考虑整个村庄层面的“整体脱贫”。当前,多数村庄出现三种现象:村庄社会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迁,村庄公共生活逐步萎缩,村庄的自我持续发展能力减弱。从社会学的意义上看,上述现象将导致村庄民情――农民的心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