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论文

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论文

ID:26744869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论文_第1页
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论文_第2页
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论文_第3页
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论文_第4页
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论文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拼凑起来的“伪概念”,造成理论上失误的关键,是它混淆了“审美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界限,实际上变成“审美意识”与“形态”的拼接。“以诗语为载体的有意味的形式,就是审美意识形态”,此种界定更加不妥。“文学是审美意识形式的语言艺术生产”这一界定,有六个方面的优长与特点.freeleneutische)者是也”(34)。这种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学术研究最好采取平等的、民主的态度,采取不“妖魔化”对手的做法,这样才有利于“双百”方针。对个人的学术意见,最好也不采取“推销商”、“形象代言人”式的兜售办法,此虽没有违背学术

2、“游戏规则”,但终究对好学风的建设不利。我申明,对该文承担学术、道义与法律的责任。如果实践证明我的观点谬误,我会服从真理,修正错误,决不“我自岿然不动”。《“考论”的考论》中还有一些情绪化的措辞,鉴于版面珍贵,我就不予辩驳了。至于说拙文是不是“批判文章”,是不是“仍然使用上世纪80年代前的那种‘凡是’的思想方法”,是不是连外语的“单数”和“复数”都不懂,“引文都理解错了”等等,我想在这也无须浪费笔墨,只要引述前贤的一段话,也就足够了:“断章取义,颠倒是非,尽缠夹之能事。余以当日所言,任人如何歪曲,原文俱在,不难对证。且原文阐意极明,非有意歪缠者,不致误会,故亦毋庸另文答辩”(35)

3、。①如单小曦《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载《文艺争鸣》2003年第1期)等等。②肖鹰:《美学与文学理论——对当前几个流行命题的反思》,载《文艺研究》2006年第10期。③⑩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载《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④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曲折的跋涉历程——以自我理论反思为线索》,载《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⑤参见闰泉《精神的疾病还是精神的良药》一文对“新理性精神”的批评,载《粤海风》2004年第4期。⑥董学文:《“审美意识形态”能成立吗?》,载《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10期;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

4、识形态论”献疑》,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1期;董学文:《关于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说》,载《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董学文:《怎样看待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说》,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董学文、李志宏:《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意识形式——兼析所谓“文艺学的第一原理”》,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等等。⑦(19)钱中文:《对文学不是意识形态的“考论”的考论》,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2期。⑧李志宏主编《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⑨童庆炳:《新时期文学审美

5、特征及其意义》,载《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11)钱中文在批评我的文章中明确说:“‘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试图从发生学、人类学的观点,揭示文学的原生点及其在历史发展生成中的自然形态”(《对文学不是意识形态的“考论”的考论》)。(12)钱中文:《意识形态的多语境阐释——兼析“虚假意识”问题》,载《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13)钱钟文:《论文学观念的系统性特征》,载《文艺研究》1987年第6期。(14)钱钟文:《新理性精神文学论》“自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15)钱中文:《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及其历史生成》,载《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1

6、6)钱中文:《论文学形式的发生》,《钱中文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第200页。(17)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中译本前言),王忠琪、徐京安、张秉真译,三联书店1985年版。(18)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20)参见董学文、李志宏《泛意识形态倾向与当前文艺实践》,载《求是》2007年第2期。(21)董学文:《文学本质与审美关系》,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2期。(22)参见潘必新《意识形态与艺术的特征——兼与栾昌大、董学文同志商榷》,载《文学评论》1990年第6期。该文就把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形式”中的“形式”理

7、解为“类型或种类”。(23)(28)(30)童庆炳:《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载《学术研究》2001年第1期。(25)童庆炳:《新时期文学理论转型概说》,载《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3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6)吴元迈:《再谈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第1页。(27)马建辉:《反思与推进》,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6期。(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28页。(29)童庆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