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宋明

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宋明

ID:26739707

大小:2.19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1-29

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宋明_第1页
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宋明_第2页
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宋明_第3页
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宋明_第4页
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宋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宋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宋明明清兴起形成遭到打击正统高潮----理学新的儒学体系批判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主要线索儒家思想演变魏晋南北危机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理学:是一种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佛、道根本目的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故名“理学”。它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课题解读:何谓宋明理学?特点: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学体系三教图“三教合一”含义:“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

2、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背景:知识·梳理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敦煌莫高窟第96号窟弥勒佛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背景:知识·梳理一、理学先驱——北宋五子及其思想1,周敦颐(濂溪)《太极图》2,邵雍(康节)重新排列、解释64卦系统的思辨,将宇宙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合二为一。3,张载(横渠)关学:开创气学一派;准确的表达了

3、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4,二程(洛学):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将理气统一为仁,以此作为人的最高境界。程朱理学“北宋五子”创立了理学,其中的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二、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2.理论来源:3.主张和成就:(1)理气关系论:(2)理学的修养论:强调:仁;核心是正君心(3)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4)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4.影响:(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2)他的思

4、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知识点拔朱熹(集大成者)二程+张载“理直气壮”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程颐像材料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

5、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理学的方法论怎么才能通达“理”?—格物致知。“格物”就是了解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像理学的社会政治观: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理的本质:世界的本原,

6、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方法论(3)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三、陆王心学(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2)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陆王心学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陆九渊③反对“格物致知”王守仁①思想核心“致良知”②求“理”的方法——内心反省“致”就是达到;”“良知”即本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理”。“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7、就能成为圣贤。②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陆九渊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材料二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陆九渊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心即理也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材料二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守仁材料一一次,王阳

8、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理”?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陆王心学的方法论内心的反省,“致良知”材料三:王阳明认为:“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知行合一”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