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

ID:26726312

大小:371.6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8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_第1页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_第2页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_第3页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_第4页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從借字看文化的接觸前言語言本身固然可以反映出歷史的文化色彩,但遇到外來文化接觸時,它也可以吸收新的成分和舊有的融合在一塊。所謂「借字」就是ㄧ國語言裡所參雜的外來語成分。它可以表現兩種文化接觸後在語言上所發生的影響。從語言的融合也可以窺探文化的交流。EdwardSapir說:「語言,像文化一樣很少是自給自足的。交際的需要使說一種語言的人和說鄰近語言的或文化上佔優勢的語言的人發生直接或間接接觸。交際可以是有好的或是敵對的。可以在平凡的事物和交易關係上進行,也可以是精神價值:藝術、科學、宗教的借貸或交換。中國自有歷史以來,所接觸的民族很多。像印度、波斯、暹羅、

2、緬甸、安南、匈奴、突厥、蒙古、高麗、日本和近代的歐美各國都和漢族有過關係。每個文化潮流多少都給漢語留下一些借字,同時漢語也貸出一些語詞給別的語言。例如:獅子、葡萄、檳榔。自從海禁大開以後,中國和歐美各國的往來也越來越頻繁,語言上的交流也ㄧ天比一天多。以下將近代漢語裡的外國借字分成四類:ㄧ、聲音的替代(phoneticsubstitution):把外國語詞的聲音轉寫下來,或混合外國語言和本地的意義造成新詞。細分起來,可再分成四項:(ㄧ)純譯音:例如廣州稱保險叫燕梳(insure),郵票叫士担(stamp),叫賣叫夜冷(yelling),支票叫則或赤(che

3、ck)ㄧ分錢叫先(cent),都是由英語借來的。此外像各地通行的咖啡(coffee)、可可(cocoa)、雪茄(cigar)、朱古力(chocolate)等等也屬於此類。(二)音兼義:有些借字雖然是譯音,但所選用的自往往和那種物件的意義有些關係。例如:及林稱耕地的機械叫馬神(машина),哈爾濱稱麵包較裂粑(хлеб),火爐叫壁里砌(печь),這是受俄語的影響。此外,廣州話稱領事館叫江臣(consul);也有人將美國一種涼爽飲料一做可口可樂(Coca-Cola)。(三)音加義:這類借字有一部分是原來的譯音,另外再加上的一部分卻是本地化的意義。例如:廣

4、州話叫襯衣為恤衫(shirt),支票叫則紙(check)。還有普通話裡的冰激凌(icecream)、卡片(card)。(四)譯音誤作譯義:例如:「愛美的」─amateur二、新諧聲字(newphonetic-compound):外國語詞借到中國後,中國的文人把它們漢化,於是就著原來的譯音在應用傳統的“飛禽安鳥,水族著魚”的辦法硬把它們寫作諧聲字,再不明來源的人看,簡直就不能發現外國色彩。例如:袈裟、茉莉、鋁、鈣。三、借譯詞(loan-translation):當許多中國過去沒有的觀念初從國外借來時,翻譯的人不能把他和舊觀念印證,只好把原來的語詞逐字直譯下

5、來,這就是所謂借譯詞。例如:法性、因緣。四、描寫詞(descriptiveform):有些外來的東西找不到相等的本地名詞,於是造就一個新詞來描寫它,或者在多少可以比較的本地物體上加上“胡”“洋”“蕃”“西”ㄧ類的字,這就是所謂描寫詞。例如:胡椒、胡蘿蔔、西紅柿、西裝、洋裝、洋菸、蕃茄。近代借詞裡的描寫詞,有的加國名,例如:荷蘭豆。從漢語借到英文裡的詞語:絲(silk)、瓷器(china)、茶(te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