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言语行为意义的翻译

论非言语行为意义的翻译

ID:26719951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8

论非言语行为意义的翻译_第1页
论非言语行为意义的翻译_第2页
论非言语行为意义的翻译_第3页
论非言语行为意义的翻译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非言语行为意义的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非言语行为意义的翻译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功能对等   [论文摘要]在交际过程中,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传递语言意义及文化信息。本文结合非言语行为的交际功能,论述了不同情景下非言语行为翻译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而实现翻译功能对等。  一、引言  人类的交往离不开语言交际,但语言交际不可能是纯粹的言语行为,同时包含非言语行为。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传递语言意义及文化信息,因此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非言语行为与文化紧密相连,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非言语行为所表达的意义也有可能不同。翻译作为沟通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关

2、系的桥梁,不仅应当重视言语行为的翻译,更应该重视非言语行为的翻译,尤其是不同民族文化中非言语行为意义的翻译。    二、非言语行为简介  非言语行为(nonverbalbehavior)是指言语行为之外的身势行为、目光语行为、沉默语行为、衣着打扮、人体姿态、面部表情和交谈时的身体距离等。这些非言语行为都可以用作交流信息、传达思想、表达感情、态度等(贾玉新,1997)。虽然非语言行为在交际过程中不可缺少性,但是我们也不能以此来断定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的主导地位。须知非语言行为必须在语言行为的配合下才能执行明确的交际功能。另外,非言语行为在交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常别理解为是辅助性的,主要包括重复、

3、补充、否定、替代、调节言语信息的功能。    三、非言语行为意义的翻译策略  翻译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它涉及到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信息转换活动。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忠实,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风格、所涉及的文化等多个方面,译者在重视语言行为意义翻译的同时,还必须十分关注非言语行为意义的翻译。然而非言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文化的影响,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相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表示完全不同的意义,体现不同的功能,这就给翻译的过程造成了困难,下面具体分析不同语境下非言语行为意义翻译应该主要采取的翻译策略。  (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果非言语行为相同,所表达的意义和功能

4、也基本相同,这种情况下对非言语行为的翻译可采取直译的方法。  例1.Hecameuptoher,hisredface,s。Shecriedinfearofhim,struggledtobefree。(D.H.Laeuptoher”和“走到她身边”,“”and“抓住她的胳膊”等一系列非言语行为意义的表述与中文相同一样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可采用直译的方法将原文中非言语行为的意义作直接翻译表达即可。  (二)非言语行为相同,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的情况。  1.虽然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是具体的语境下可以为读者所接受的,为了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可以采取

5、直译的方法。  例2:ontheback。  “patsbontheback”在说英语国家表示对某人的祝贺,但是在中国文化中要看具体语境:当某人做某事失败的情况下可以表示安慰,在某人成功的时候也可以表示认可和赞赏等。上例由前面语境可知是汤姆在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此时pattedhimontheback。这一非言语行为应该是表示对他的祝贺或者赞扬。因此上文可直接译为:  “当汤姆在作文竞赛中获一等奖时,我们都拍了拍他的背。”有上下文语境的影响,直译不会给读者的理解造成苦难,故就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  2.相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示不同的意义和功能,直译过来会令读者费解的,这个时

6、候可采取直译兼意译的方法。  例3:Afterthepositionpetition,ontheback.  此例只是在例3的基础上做了些改动,但却会对我们的翻译方法产生大的影响。上文中已经提到:“拍某人的背”在英语国家特定的表示对某人的祝贺,但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却可能有不同的涵义。在没有上下文语境的情况下,如果直接翻译过来中国的读者可能会不知所云或者产生误解,这个时候就需要译者改变策略,使用意译的方法了。故此例笔者认为可意译为:“作文竞赛结束后,我们都拍了拍汤姆的背向他表示祝贺。”  (三)如果某种非言语行为只在一种民族文化中存在,可以采取直译加注或者是意译的方法。  例4:Theyoun

7、ggirlthumbedherbridgeUniversityPress,1980,1996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