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药学》各论教学的章节小结

论《中药学》各论教学的章节小结

ID:2671962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论《中药学》各论教学的章节小结_第1页
论《中药学》各论教学的章节小结_第2页
论《中药学》各论教学的章节小结_第3页
论《中药学》各论教学的章节小结_第4页
论《中药学》各论教学的章节小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药学》各论教学的章节小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药学》各论教学的章节小结论《中药学》各论教学的章节小结【摘要】《中药学》是中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各论内容主要是500余种药物的来源、药性、功效、性能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用量用法等。因其内容繁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觉很难掌握。笔者在教学时从归纳共性、区别个性、从功效(主要功效及其强弱、兼有功效)、药性寒温、有毒药物、主治病证、常用要药、常用配伍药对等多方面进行章节小结,使学生既能举一反三、提纲挈领地更好地掌握每章节药物,又逐渐掌握归纳比较的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分析比较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中药学》各论;章节小

2、结  【中图分类号】R2-52【  3.3有毒药物  中药约有12800余种,其中绝大多数无毒,但据报道约有100余种药物有毒。无毒的章节主要集中在补益药,因其对人体起补虚扶弱的作用而无毒;消食药主能消食健胃而无毒,及其它大部分章节。有毒的药物在学习时需要特别提醒,引起重视,以确保临床安全用药。小结时还可据其毒性的大小,按《药典》有毒、小毒、大毒三级分别归纳。  有毒药物较集中的章节有:峻下遂水药因其泻下力猛而峻,大多有毒,药如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等;驱虫药因具有驱虫之功,俗称打药,也大多有毒,药有苦楝皮、雷丸、鹤虱等;涌吐药借其毒烈

3、之性而涌吐,药有常山、瓜蒂、胆矾;还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多为矿石、化学制品等有毒之品,且多外用。其中:⑴有大毒:升药、砒石;⑵有毒:雄黄、硫黄、轻粉、铅丹、蟾酥、樟脑、木鳖子、土荆皮、大风子;⑶有小毒:蛇床子等。  部分有毒药物则分散在各章节中,小结时尤需单独归纳出来,加以特别、单独的理解与记忆,以便临床应用时谨慎使用。如解表药中的细辛、苍耳子;清热解毒药中的贯众、山豆根、北豆根、鸦胆子、重楼、山慈姑;祛风湿药中的川乌、草乌、蕲蛇、金钱白花蛇、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雷公藤;利水渗湿药中的香加皮、泽漆;温里药中的附子、吴茱萸;理气药

4、中的川楝子;止血药中的艾叶;活血化瘀药中的桃仁、土鳖虫、马钱子、水蛭、虻虫、斑蝥等;化痰止咳平喘药中的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皂荚、黄药子、白果、苦杏仁、洋金花;重镇安神药中的朱砂;息风止痉药中的全蝎、蜈蚣;收涩药中的罂粟壳等。  3.4主治病证  主治病证即是各章节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有的章节由于药物较多,主治病证相应也较多。故将其分别归纳出来,既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又利于临床准确地选用。如清热解毒药约40多味,按主治病证的不同,归纳分为五类讲授并小结。即:⑴主要用于温病发热的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等;⑵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药:射干

5、、山豆根、马勃等;⑶主要用于热毒泻痢的药:白头翁、马齿苋、鸦但子等;⑷主要用于痈肿疮疡的药:紫花地丁、蒲公英、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重楼、白花蛇舌草、山慈茹、绿豆等;⑸主要用于湿热疮毒的药:半边莲、土茯苓、白蔹等。同时,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归纳。如主要用于痈肿疮疡的药:⑴疗内痈:①肺痈:苇茎、金荞麦、鱼腥草;②肠痈:红藤、败酱草。⑵疗外痈:①皮肤疮痈:紫花地丁、银花、连翘等;②乳痈:蒲公英、漏芦等。而用于湿热疮毒的药还可进一步分别归纳出治疗黄疸、水火烫伤、热淋、湿疹湿疮的药物。此外,再找出该节药中能治毒蛇咬伤、抗肿瘤的药物。如此,学生便能执简驭繁,将

6、众多的清热解毒药分门别类地予以掌握。  3.5常用要药  所谓要药,是指具有某方面的功效较强,或是治疗某种疾病最重要、最常用,疗效最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药物,与古时百病主治药相似。各章节一般均有要药,故将其单独归纳出来,集中重点地学习,有利于掌握与记忆。如温里药的要药:⑴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⑵引火归元,疗下元虚冷之要药:肉桂;⑶温脾阳之要药:干姜;⑷疗厥阴肝寒之要药:吴茱萸;⑸降逆止呃之要药:丁香。再如补气药的要药:⑴大补元气、补气固脱之要药:人参;⑵补气升阳之要药:黄芪;⑶补气健脾之要药:党参、白术、黄芪;⑷补气利水、固表止汗之要药:黄芪、白术;⑸补气安

7、胎之要药:白术;⑹平补肺脾肾三脏气阴之要药:山药。  3.6配伍药对  所谓配伍药对,即指历经中医多年临床经验积累并总结出来的,临床治疗某种疾病时常配合在一起使用的一组药物。一般二至三味,大多是七情中相须、或相使等配伍关系,其目的主要是增强疗效,或减轻副作用。这组药物就是配伍药对,简称药对。又因其临床应用时常形影不离地同时使用,故又称姊妹药。  中医治病,以处方(即方剂)的形式出现,而药物配伍是方剂的核心,故方剂中更多以配伍药对的形式组合。所以配伍药对的学习,亦是《中药学》各论临床应用中的学习重点,故从主要功效、兼有功效、或适应证等方面进行归纳。在理解的基础

8、上,掌握并加以特别的记忆,既为学习《方剂学》打好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