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01124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8
《浅论大学生养成教育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大学生养成教育论文摘要:养成教育不仅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应从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创新思维等方面强化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并注意教育和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 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手段 当代大学生在个性心理特征及思想道德等方面,与以往大学生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首先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不强,依赖性强;其次,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第三,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第四,价
2、值观念的急剧变革导致了大学生在行为取向上的诸多变化,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增加了学生思想的不确定性。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把握养成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对其思想道德要求的层次结构,不能恰当地确定养成教育的内容、目的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二是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针对性不强。三是养成教育的内容不能与社会现实进行同步互动。四是养成教育不能有效挖掘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潜能,促进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高校教
3、育工作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养成教育: (一)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 道德品质是人们进入社会道德生活以后,在不断地处理围绕着他本人而发生的种种道德关系,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反映为具有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人格。学校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中要做到:其一,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创造适用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和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实践过程中,发挥创新能力、感受社会道德生活、加深道德认识、主动自觉地进行道德评判和选择,实现自己道德人格的不断发展和递升。其二,应有效地运用榜样对学生进行教
4、育,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典型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其三,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引导,使他们实现和认识自我,形成对集体、社会、他人的责任意识和普遍的自律道德意识。其四,既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学习、自省、见贤思齐、慎独等方法主动提高自己。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是具有后天性、稳固性、自动性、情绪性的特点。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行为习惯因得到强化而不断地趋于定型稳固,因而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以后
5、,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即可进行。 (三)创新思维的养成教育 在大学教育阶段,学生要取得持续稳定的良好成绩和研究成果,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既依赖于教师的教,又依赖于学生的学及自我培养,应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应更注重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学生要富有开拓创新精神,首先应认清自己的特长,争取在某方面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在绝大多数领域,建立优势的前提是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养成教育应正确运用的教育手段 养成教育要注意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需要遵循心理学原则,服从学
6、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养成教育要有层次性、个别性,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运用教育手段。(一)教育和管理相结合,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保障 深化养成教育,严格管理是前提,它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的实施和监督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促成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要把校规校纪进行反复的宣传并通过检查反复落实,促使它由强制养成变成学生的自觉养成。凡是要求大学生达到的行为要求和思想品德要求,就要在日常教育中有内容、在管理中有措施、在制度上有保证。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塑造人文精神,是养成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思
7、想政治素质与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关系紧密,我们既可以用古圣先贤们提出的“明德知耻、尚礼守信”、“舍生取义”、“改过迁善”、“格物致知”等有关道德修养、伦理教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理想、行为规范与精神素质。也要在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才道路、民族自尊、治学态度、工作作风、思想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塑造人文精神,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在动力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的主观
8、能动性有着其它教育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将道德教育的影响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