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98200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8
《试析道家和谐思想对和谐企业建设的启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道家和谐思想对和谐企业建设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道家;和谐;企业建设;启示 论文摘要:该文针对和谐企业建设中三个层面问题,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发现传统道家思想的有关论述极具启示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和谐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和谐企业建设中三个层面问题——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发现传统道家思想的有关论述极具启示作用。 1.道家和谐思想的特性 《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
2、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老子认为,自然之规律,就像张弓时的情形,弦位高时,需要压低,弦位低时,则需要抬高。如果拉得过满,就放松一些,拉得不足,就补充一些。自然之规律,总是减少有余的以补给不足的,如此保持总体的平衡。而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总是减少不足的去供奉有余的。谁能真正将有余的东西供奉于天下不足之人呢?惟有道之人才可做到。有道的圣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其成,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矜,永远不愿显露自己的贤能。 这段论述清晰地表明道家和谐思想的特性。首先,老子认为和谐的最
3、高法则乃“天之道”,和谐的最高境界应是“天人和一”。其次,对违背天道和谐的“人之道”进行了深刻的否定批判。再次,认为只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不欲见贤”之人,才能真正作到“以有余奉天下”。 2.道家和谐思想对和谐企业建设的启示 针对和谐企业建设中三个层面关系的处理,道家和谐思想具有如下启示: 2.1在企业与社会关系层面上,企业家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和谐建设是社会全局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若想长久立足社会,获得稳固的发展优势,就必须深深扎根于社会的土壤,重视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这是企业赢得良好发展局面、做大做强的根本前提。 道家和谐思想
4、的重要特性,是从“天道”的根本点与至高点出发,强调自然万物的整体和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说明自然规律总是潜藏着平衡与和谐的玄机,昼夜更替、寒暑轮回、旱涝互补、荣枯相续,莫不是天道和谐的体现。正因为这种和谐状态的存在,万物才能生生不息地正常运作。人作为自然万物中的一分子,理应对自然之道怀有敬畏和审慎的态度,只有充分认识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基本规律的存在,才能趋于“天人和一”的最高和谐境界。由此可见,“天道”所具有的和谐是一种根本意义上的大和谐与大境界,与儒家重视社会人事之和谐相比,道家和谐思想显然更具虚涵万物、浑圆融通的特质
5、,更具宏观意蕴与整体的包容性。 对企业来说,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和谐建设是大和谐与全局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协调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具体来说,则包括人事关系与自然关系两大方面。在人事关系方面,首先应注意处理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反对当前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某些企业为了最大谋取利润,不惜采用商业阴谋和种种不正当手段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这是完全悖逆了天道法则的做法,最终只能自毁其成。其次应注意保持企业与其他行业部门间的良好协作关系,只有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才能打通企业生产、流通、销售的各种渠道,保证企业充足丰富的原材料资
6、源供应、畅通的商品流通渠道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的形成。当前,企业特别需要重视与消费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树立起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诚信形象,某些企业发布虚假信息,制假售假,坑蒙消费者的种种做法最终都会严重损害企业在消费者心目的形象,成为企业与消费者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 自然关系方面,企业必须以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为前提来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只有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使用,及时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废品处理,保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积累起潜在的资源优势,保障企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长远发展。如果只是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终极追求目标,在扩张的金钱欲望中无节制地
7、攫取和破坏有限的自然资源生态平衡,那么最终必然会受到天道的惩罚,引发的危机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萎缩,甚至无可挽回地濒于绝境。近年来某些企业违规排污现象十分严重,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因此中央2006年经济工作会议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列为经济工作的“四个着重点”之一,理应起企业的足够重视。2.2在企业与员工关系层面上,企业如果不注意协调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以悖离天道、反人性的做方法实施管理,必然会引发员工的逆反和不满心理,使得人心不齐,最终导致团队合作精神与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丧失。 老子立足于“天之道”反观社会人事,深刻指明“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弊端的
8、存在,对社会违背自然之道的做法给予了强烈的否定批判。“天之道”尚且“损有余而补不足”,那么人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