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81091
大小:6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8
《《电算化会计》课程多模块教学模式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算化会计》课程多模块教学模式的探索《电算化会计》课程多模块教学模式的探索【摘要】本文提出了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课程的《电算化会计》的教学模式一一多模块教学模式,以期提高电算化会计教学质量,适应网络环境形成性考核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动手能力的电算化会计应用性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多模块;教学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当今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教学手段正随着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呈现多样化。目前,现
2、代远程教育学理论正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远程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让位于学生,教育者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参谋和顾问,学生则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宰。因此,远程教育教学过程实质是导学。探讨远程教育导学模式,无论在指导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电算化会计》实施形成性考核试点以来,从《电算化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程重点,构建了多模块导学教学模式。 一、课程性质与考核特
3、点 课程性质:开放教育《电算化会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专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概要介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动态,详细介绍了电算化会计的具体内容和用友软件ERP-U8在企业会计业务处理和财务管理应用中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软件工作原理和电算化会计理论等基本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用现代计算工具处理经济业务的意识。 课程考核:电算化会计课程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表现为边学习边考核,全部采用形成性考核。由传统的通过纸质媒
4、体进行的终结性考核转变为通过学习软件和网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比例提高到100%。与传统的形成性考核相比,实施全面的形成性考核,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课程的考核目标。 二、教学背景 文字教材:《会计信息系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付得一主编。 IP课件:中央电大《电算化会计》电视讲座。 教学软件:用友软件ERP-U8模拟光盘。 电大在线: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网站,提
5、供了《电算化会计》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辅导、期末复习等信息,可与中央电大课程主讲教师进行课程在线讨论。 岳阳电大教学平台:提供了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实施方案、电子教案、平时作业、网考练习等丰富的网上教学媒体资源,并可与岳阳电大课程责任教师进行课程在线讨论。 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平台:学生以自己注册学号和密码进入该平台后,进行选课《电算化会计》,即可参与15次网考,最后累积成绩即为该门课程的最后成绩。 三、多模块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基础模块:课程理论知识整合 电算化会计课程是一门交叉性
6、学科,它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等多门学科于一体,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在确定其教学内容时,应该在本专业教学定位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注意知识的连续性与变革性的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的前提下,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相关的财务软件知识。 1、教材内部知识的组合 《会计信息系统》这本教材总共包括十一章,内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但各章节的重要性并不一样,授课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我校安排7次,每次3小时)内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学到既系统又实用的知识并
7、且能够把理论熟练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就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合理整合,对操作流程、技术、方法进行有效选择和运用。比如采购与应付子系统、销售与应收子系统、工资管理子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存货管理子系统这几个模块不属于必考内容,而且在操作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授课时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区别,没有必要每个都讲授;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这两章完全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2、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的结合 在《会计信息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模块的日常业务处理和期末业务处理中包括了填制凭证、
8、出纳签字、凭证审核、科目汇总、记账、期末的摊、提、结转业务处理、试算平衡和对账结账这些流程。而这些流程的操作处理都需要学生能够运用在之前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方面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如何引导学生从电算化会计角度将会计学专业相关课程知识与财务软件账务流程的操作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钻透相关教材、做好知识点的衔接、注意课程内容的协调,尽量避免知识重复的同时又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其他专业相关知识的融合 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