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影响及应对策略

“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影响及应对策略

ID:26680483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8

“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影响及应对策略_第1页
“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影响及应对策略_第2页
“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影响及应对策略_第3页
“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影响及应对策略_第4页
“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影响及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影响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近年来,公众意见在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上凝结为高度统一、与官方期待不相协调的“和声”,迫使官方做出回应或调整政策行为的舆论现象时有发生,学界将其定名为“舆论倒逼”。“舆论倒逼”是社会利益分配、政治文化环境、媒介技术发展等多元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它既可以作为政府改革的外部动力,也可能发展成为舆论危机。摸清其性质、探究其形成机理,对提升我国政府的舆论引导水平、能力,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4/vie  关键词:舆论倒逼;自媒体;舆论引导  中�D分类号:

2、D64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7)01-0043-02  “舆论倒逼”是近年来频频上演的“戏码”,其表征是“网络舆论倒逼传统媒体舆论、市场化媒体倒逼主流媒体、公民意见倒逼政府决策”[1]。学界虽已界定其概念,但在定性认识上仍存在分歧。分析该现象的本质、探究其机制,对提升我党的舆论引导水平和能力,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舆论倒逼”的概念及认知分歧  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2

3、]。互联网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不断加深,网络意见的强大监督作用和倒逼推力也越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网络舆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力的公众意见”[3]。祝华新则指出我国“网络舆论的影响及热烈程度是世界最强的”,互联网将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不同利益群体表达利益诉求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主要发声平台[4]。近年来,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出现了发端于民间的与官方期待不相协调的意见、观点,借助自媒体平台逐渐形成声势并对公权力形成节制,迫使官方做出回应或改变政策议程,这种现象被研究者定义

4、为“舆论倒逼”。  “舆论倒逼”是网络时代的特有产物,还是早已有之,只是在互联网时代尤为凸显?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丁柏铨认为,舆论代表着民声、民心和民意,会影响人心向背,一直以来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以文字为媒介的大众传播时代,舆论处于官方防、堵、卡、封等手段可控范围内,不协调的公众意见形成不了舆论大潮,也产生不了持久影响,“绝不可能出现倒逼官方和官媒的现象”[5]。也有一些研究者持相反观点,天津师范大学的王艳玲教授引入“传统舆论倒逼”“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倒逼”两个概念,并从信息来源、传播影响、受外界影响程度

5、三个维度对二者进行比较[6]。笔者认为,利益冲突、矛盾一直存在,但在民主化程度不高的社会阶段,媒体被严格管控,不可能完全反映民意,更遑论实现倒逼。因此,说“舆论倒逼”产生于网络时代更为合理。  目前学界在对“舆论倒逼”的定性认识上,也存在“动力论”和“危机论”的分歧。“动力论”者,如黄丹丽认为“倒逼”是网络平台上的官民互动,符合“出现问题→形成网络舆论→修正偏差行为→促进社会改革与创新”的一般运行程序[7],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秩序运行正常化。也有研究者将“舆论倒逼”归入舆论危机。如李斌将“在某些公共事件中,网

6、络舆论背离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主流”的现象统称为舆论危机,其结果是“官民信任破裂、互动僵化,政府公信力骤降”[8]。互联网打破了权力控制信息发布的旧有关系,建立了“信息决定权力分配”的新范式[9],政府无法完全把控信息的产生、汇聚、传播。部分地方政府沿用“捂”“压”“盖”等手法,适得其反,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有的地方政府则积极参与网络官民互动,如2012年武汉遭遇极端雾霾天气,各种负面网络谣言肆意传播。湖北省委、省政府综合运用微博、短信、电视、纸媒等平台发布权威信息,有效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取得了较好的社

7、会效益[10]。因此,“舆论倒逼”是政府改革的外部动力,还是一种舆论危机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应对态度。  二、“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  “舆论倒逼”是一种复杂的舆论现象,也是具有时代性的社会现象。丁柏铨教授认为其直接触发条件是政府部门信息不公开或公开了不实信息,不作为或乱作为,没有对腐败问题进行惩处。但其形成根源还应回溯到社会问题的三大要素中,即社会政治背景、利益分配结构、思想文化现状[5]。  1.利益分配不均,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是问题根源。我国正处于改革转型关键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阶层分化,多种利益诉求交

8、织,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利益摩擦频发。一方面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存在较大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另一方面不当获利现象屡被曝光,一些公务员身为政府形象代言人,却卷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中。这些都会催生民怨,而一旦民怨在某些特定事件下被催化,就会集中爆发,产生大面积不利于政府的网络舆情。很多党政机关虽设有相应网站和监督举报电话、邮箱,但实际效果不理想。一些举报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或是虽有回应,却推诿应付,流于形式;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