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新农事

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新农事

ID:26676698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8

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新农事_第1页
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新农事_第2页
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新农事_第3页
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新农事_第4页
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新农事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新农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新农事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势必要从当前农村实际出发,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扩大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真正起到增强供给侧结构灵活性调整的作用。中国6/vie  3月下旬,中东部的大部地区笼罩在一场绵长的春雨中。在好雨滋润中,华南的早稻、江浙的油菜、华北的冬麦,纷纷开始绿的绿、�S的黄。  田间的人们已褪去冬装,正在热火朝天地耕耘、培育着新希望。  河南鹤壁:普通麦换成优质麦  河南是全国冬小麦最大主产省。在鹤壁市的八里庄村,麦苗已绿意盎然

2、。专业机手正驾驶着红色的植保农机在田里往返穿梭。  “同样一块地,去年和今年就不同。”站在地头,浚县伟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周伟起说,以前是单纯追求高产,新目标是在保证基本产量的前提下,把更多的普通麦替换成优质麦。这个合作社一共流转了3000多亩地,多年来主要生产种子粮,价格高而且不愁销路。随着一些地方普通麦出现卖难、优质麦越来越吃香,种子生产也开始调整品种结构。  “从追高产到求优质,这个合作社正在开展的品种结构调整,正是当前持续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鹤壁市农业局局长金志广说,

3、鹤壁正在推广高产高效新品种,提高栽培技术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改善耕地质量。“从要产量到保产能,从粗放投入到绿色高效,外在变化其实提升的是粮食生产水平的‘内功’。”他说。  湖南南县:小龙虾养成新产业链  在水稻主产省湖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农业结构调整,也正在田间涌现一个个鲜活故事。洞庭湖区的南县咸嘉垸村,不同于往年准备农资化肥、垦地育秧,今年村民们通过“稻虾共养”模式产出的第一批小龙虾正在收网装箱,准备发往上海和北京。  “说出来你不信,现在投入的成本和人力反而比传统春耕时节少了。”南县明

4、康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陈明亮说,以前春耕备耕除了要提前准备农资化肥,还要花很大精力育秧,如果天气不好,秧苗只能烂在田里。如今,春耕时节只需要简单开挖沟渠,投放虾苗即可,等到五六月份,再种一季稻。  为了保证小龙虾健康存活,剧毒农药早就被农民主动抛弃。小龙虾本身产生的排泄物又是很好的肥料,因此种稻也基本不用再另外施肥。陈明亮说,“稻虾共养”养出了一条产业链,小龙虾既可以卖鲜虾,也能加工成调味虾、虾仁等,远销日韩和欧美等地。生态种养后加工而成的“稻虾米”,价格也比普通米高了一两倍。  湖南益阳:工厂化育秧科

5、技强  其实,即使没有搞“稻虾共养”,仍按“老规矩”育秧种稻,在洞庭湖区也有了不一样的种法。陈明亮提到的烂秧问题,就随着工厂化的育秧技术推广而得到解决。  益阳市赫山区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这两天就忙得团团转。这个合作社办了一个水稻育秧工厂,在温室里育秧,选择适合机插秧的专用秧盘,温室里控温控湿,育秧效率大幅提高,育苗成本下降,日产苗能满足800亩大田的插秧需求。  过去采用的在秧田里育秧的传统技术,由于温度湿度无法控制,很容易坏种烂芽。尤其是今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已经持续了20天。“现在这种

6、天气,大家都来找我们育秧,门槛都快被踩烂了。”秧苗供不应求,火爆的生意让合作社理事刘创业开心得合不拢嘴。  四川安岳:绿色生产成主旋律  在西南最大的粮食主产省份四川,绿色生产成为农民们的新追求。资阳市安岳县是全国产粮大县之一。在这个县姚市镇道林村的几块田里,正在培育中的秧苗似乎和周边稻田里的秧苗没什么不同。不过,它的“身价”可是更贵。  安岳县鑫粮仓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何玉芬说,这些是黑稻和红稻的秧苗――更受市场欢迎,去年每斤稻米卖到了10元以上。“现在的人们已经不仅要吃饱,而且追求要吃好了

7、。”何玉芬说。这个联合社由46个粮食、农机、植保等专业合作社组成,社员有5000名左右。  当然不是仅仅换个新品种就能卖高价。人们“要吃好”,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联合社按照严格要求统一采购有机肥料、优质种子和生物农药,推动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生产绿色粮油产品。  “联合社的有机粮油生产基地在今年将达2000亩。实行水旱轮作,一季油菜,一季水稻。”何玉芬说,下个月开始收油菜,油菜收完就插秧。  安徽怀远:“旱改水”调优种植结构  安徽既是小麦主产省也是水稻主产省。在蚌埠市怀远县徐圩乡,尚林庆

8、家庭农场负责人尚跃这几天忙着把田间的桥涵闸维护好。此时,小麦拔节期已快结束、过段时间就要孕穗了。2015年,尚跃流转了2200亩土地种小麦和玉米。他算了一笔账:1年1亩地小麦、玉米共收入1800元左右,刨去流转费用800元、种植成本780元,再扣掉雇工开支,基本上剩不下什么效益了,要是粮价下跌还要亏本。  2016年,他开始调整种植结构,简单说就是“旱改水”,把1300亩地种了水稻、减了玉米,这下子效益明显上去了,每亩地的收益超过500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