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杂2008棉花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杂2008棉花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的论文作者:赵小华时国军傅寿军 摘要分析了南杂2008棉花的特征特性,从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全程化控、平衡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及时收花等方面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 关键词棉花;南杂2008;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南杂2008(审定名:大丰杂312),由大丰市金禾良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苏棉12号选系1021为母本,泗棉3号与苏a218杂交后代23系为父本配组,于2002年育成。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棉200701[1]。南杂2008属中熟陆地棉杂交1代种,具有高产、优质、结铃性强、纤维品质优等
2、优点。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出苗较好,子叶中等偏大,叶色绿,长势强,株型塔形,植株较高,茎杆粗壮,叶色较深。结铃性强,铃卵圆形,较大,铃壳薄,吐絮畅;全生育期135d,株高113.8cm,果枝18.2台,单铃籽棉重5.9g,大样衣分39.7%,小样衣分40.7%,籽指10.6g,霜前花率89.3%。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mm,马克隆值5.1,断裂比强度30.7/tex,纺纱均匀性指数145。.病圃鉴定结果:枯萎病指11.9,黄萎病指42.9,耐枯萎病,感黄萎病。 2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
3、平均籽棉产量3831.0kg/hm2,较对照苏棉9号增产15.1%,皮棉产量1518.0kg/hm2,较对照增产12.2%,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籽棉产量3673.5kg/hm2,较对照泗杂3号增产7.1%,较对照苏棉9号增产17.3%,皮棉产量1470.0kg/hm2,较对照泗杂3号增产2.1%,较对照苏棉9号增产13.4%。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2005年在安徽省宣城市水阳镇示范种植籽棉产量4620.0kg/hm2,较对照南抗3号增产5.2%,皮棉产量1755kg/hm2,较对照南抗3号增产2.7%;2009年种植,由于受气候影响,棉花产量普遍下降
4、,但该品种籽棉产量仍达3655.5kg/hm2,皮棉达1425.0kg/hm2,比楚杂180增产6.3%。 3高产栽培技术 3.1培育壮苗 该品种属于抗虫杂交棉中生育期较长的品种。适宜播种期应该在4月10~15日。采用双膜育苗,抓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出苗快而齐;选择优质种子,1钵1粒健籽。播种前要晒种选种,确保种子质量;大田选择优良种子5.25~6.00kg/hm2,制钵量4.5万钵/hm2。苗床地要做好冬翻春晒培肥工作,要求播种前7d对苗床地施用磷肥15kg/hm2和钾肥15kg/hm2或优质三元复合肥15kg/hm2,肥、土经充分拌匀后制钵。播种前浇足水
5、,播种后盖细土1cm以不露籽为宜,然后喷床草净,平铺地膜,后发弓盖膜,双膜育苗。出苗后及时撤地膜,选晴天通风揭膜晒床,降湿防病害,干旱时可适当补水[2]。让茬不及时可采用搬钵蹲苗,延长苗龄,做好补水、肥、土及盖膜增温工作。移栽时可日夜炼苗,但要防雨淋、冷害,争取做到移栽时棉花幼苗红茎过半,苗高15cm以上,有4片以上真叶。 3.2合理密植 为了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均衡发展,必须安排合理的栽植方式和密度,一般要求密度2.7~3.0万株/hm2,平均行距80cm,株距50cm,沟宽30cm。也可采用宽窄行种植,肥力较低田块适当增加密度。移栽后及时做好中耕松土灭茬工作,改善土
6、壤通气状况,搞好三沟配套,清沟沥水,注意防渍抗旱,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及时整枝、抹叉和打顶。 3.3全程化控 在苗床上子叶平展后见心叶时,用壮苗素喷洒叶面,大田在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打顶后7d分别用缩节胺纯品15、30、45、60g/hm2对水150、300、450、600kg喷雾[3,4],控制棉花旺长,塑造理想株型。对于化控技术,强调根据苗情、肥水、天气条件,控旺不控弱。 3.4平衡施肥 该品种需肥量较大,对钾肥敏感。因此,要平衡施肥,重施有机肥,特别是增加钾肥的用量。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施尿素660kg/hm2;施氯化钾不少于450kg/hm2;过
7、磷酸钙不少于750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0.2~0.4)∶(1.0~1.2)。肥料施用重点是基肥和花铃肥,适施保铃肥。一般30%作基肥和苗肥,60%作花铃肥,10%作长桃肥。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棉花长势长相灵活掌握。基肥一般用优质三元复合肥150kg/hm2和硼肥15kg/hm2,移栽时将肥料放入宕内作垫底肥,可覆少许土,使肥钵分离。棉花盛蕾见花期,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开沟或打宕深施优质有机肥(猪栏粪)150t/hm2左右,或用腐熟的饼肥1125kg/hm2、尿素75~150kg/hm2、磷肥7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