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证研究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证研究

ID:26664654

大小:6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8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证研究_第1页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证研究_第2页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证研究_第3页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证研究_第4页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证研究摘要:本研究借助华南理工大学200多名志愿者,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对大学生和社会人士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探索我国大学生目前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构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估。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将来的求职之路提供建议,促使他们有针对性的发展,明确自己未来的需求,更早地规划和学习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评价指标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在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在社会中生存方式也变得多样,同

2、时也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必然要适应社会,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他们接触到了国家最高等的教育,是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家的希望,如果大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无法适应现代的社会生活,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那对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都是一笔无法估量的损失。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贯穿大学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是一个综合各种资源,提供培训和实践的体系。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那么对于本文研究对象大学生来说,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又有什么特征呢?  表1—2  定义专家(时间)

3、  社会适应性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顺应、调控和改变环境,最终达成个体与社会环境间的和谐关系和平衡状态魏爽(2009)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对大学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性的强弱表现,也就是大学生随着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王勇(2010)  社会适应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在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中,追求与所处环境维持和谐关系的过程。华玲(2009)  从这些定义中不难看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界定了目标人群,即大学生,这个群体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特性和特征,这些特性会

4、影响其在整个调整过程中的成败。  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即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求职等方面应对社会和自然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产生与之匹配的适应能力的过程。  基于此,一些学者对于大学生求职,生存和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王振宇(1993)的观点突出了社会适应能力的限定性,并且提出了社会适应能力的三个构成维度:掌握社会规范、处理人际关系和自治。陈会昌(1994)在其文章《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与常模制定》中提出了两个维度:环境维度和人际维度。但是未明确除此之外还是否有条件对社会适应性有影响,基于其目标是儿童,也存在一些不适宜

5、大学生量表使用的部分。欧阳朝阳(2000)指出: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与环境发生协调作用的能力。此观点表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动力是个体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但是细化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指标。石淑华、季浏、吕兴等学者也对于这个问题提出了研究量表,他们的研究基本都涉及到了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但是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变化研究还比较薄弱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  二、研究设计  笔者在之前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其中大部分仍然采用定性研究,没有进行统计学的推理和证明,而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又存在数据不够充分和研究维度单一的局限性。故而本文希望从数据

6、的角度出发,采用统计学的理论,使用SPSS,AMOS等工具,通过华南理工大学的支持,针对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两个角度综合分析,构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1.问卷设计与收集  本文在研究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时,主要借鉴了路锋辉(2009)的研究成果,将社会适应能力分成环境适应、人际适应和个体发展三个维度,环境适应包括社会约束认知、社会角色认知、信息搜集能力、信息鉴别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环境应变能力、和环境生存能力7个方面,人际适应包括人际关系认知、人际角色认知、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互动能力4个方面,个体发展包括竞争意识、创新精神、进取精神

7、、冒险精神、团队精神、抗挫能力、竞争能力、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10个方面,共20个观测变量。为了确保测量工具的信度及效度,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现有文献中成熟量表的同时,根据本文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目的,适当修改了问卷语言形成了最终的调查问卷。本文总结了路锋辉的研究成果,以及卢谢峰(2003)研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及标准化”中的研究成果以及林耀国(2006)的研究量表,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借鉴了他们量表中的相关题项,再结合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内容,自行编制了社会适应能力的量表。量表都是根据Likert五分制量表进行设计,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共有理论

8、定性分析假设潜变量20个,观测变量49个。  研究调查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针对大学生自身,二是针对各行业的社会人士。研究调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以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