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38201
大小:5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8
《曼哈顿工程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曼哈顿工程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作者:杨舰刘丹鹤摘要:曼哈顿工程是美国及其盟友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制造原子弹计划。本文通过对曼哈顿工程前后科学家们的态度和行为的回顾,考察了该计划中体现出来的科学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与学术良知。反法西斯战争使科学家们高度意识到了自己对社会的神圣责任;而履行这一责任的过程亦给他们带来新的困惑,并进而促使他们在现实中不断努力地寻求着“真”与“善”的统一。、 关键词:曼哈顿工程、科学家、社会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部主导实施的曼哈顿工程,动员了当时盟国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其直接
2、的结果是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作为20世纪大科学的经典案例,人们从科学组织和管理,以及战争与科学等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在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人们纪念国际物理学年的今天,随着人们对科学的成就及其社会效果给予愈来愈高度的关注,科学家们的社会责任正在成为一个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试图从这一新的视角,去考察和回味当年物理学家们的言行和思想。大量事实表明,曼哈顿工程不仅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科学家们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而它的结果,尤其是它所带给科学家们的困惑,则对于今天的人们进一步去思考科学家应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一充满现实感的问
3、题,也将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 核裂变的发现与物理学家的担忧 说起曼哈顿工程的起源,在物理科学中应首先回到核裂变现象的发现。1938年12月中旬,德国物理学家哈恩(HAHN,Otto)和斯特拉斯曼(STRASSMAN,Fritz)在实验中发现,用慢中子照射铀-235原子核时,受到照射的铀原子核会裂变成两个更轻的原子核。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BOHR,Niels)那里,刚好玻尔应邀前往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访问,于是1939年1月,这个消息被他带到美国,并在同行中引起了震动。 人们关注此一发
4、现有充分的理由。因为伴随着这个过程发生的质量亏损所释放的能量,比相同质量的化学反应要大几百万倍。而且根据轻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数几乎相等的情况,几乎可以立刻推测出,在重原子核裂变为轻原子核的过程中,将释放出多余的中子。这意味着如果原子核的数量足够多,重元素的体积和重量足够大的话,那么裂变放出的次级中子,还有可能引发临近的原子核进一步产生裂变,并且这个过程将不断地持续下去,人们将此称为链式反应。 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发现,几乎直接向人们预示了这一结果在军事利用上的可能。微小的中子既然有能力释放沉睡在大自然界中几十亿年的物质巨人,那么由此制造出来的炸弹,其巨大的破坏力
5、和杀伤力可想而知。当时正处在大战爆发前夕,从希特勒的疯狂联想到核裂变的发现者是德国物理学家,就不由得使人们多添了几分忧虑。 犹太裔物理学家西拉德(SZILARD,Leo)是最先感受到这种忧虑的人物之一。西拉德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1922年在柏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在柏林大学、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任教。听到核裂变的消息时,他刚刚流亡到美国。希特勒的疯狂和曾受到纳粹迫害的亲身经历,使他比任何人都更多地敏感到,绝不能让纳粹率先拥有那势必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他周围,还有一批有着类似经历的科学家,如下面还要提到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FERMI,Enr
6、ico),以及同样是匈牙利出身的物理学家威格纳(WIGNER,Eugene)和特勒(TELLER,Edward)。为了防止此种事态的发生,西拉德及其同仁意识到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他们想到要积极着手该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想尽办法去延迟德方在同一工作上的进展。 西拉德建议科学家们要审慎地对待已获得的研究成果,不要轻易发布任何有关核研究方面的信息。为此他还积极同身边的费米和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Frederic)取得联系。作为同行,他深知此二人在寻找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中子方面所持的关心和已取得的实验进展。事实上,在得知核裂变现象
7、的事实后,他几乎立即联想到该过程将放出复数中子的可能,并且很快在实验中确认了每个原子核的裂变将平均释放两个中子的现象。考虑到研究将导致严重甚至是危险的后果,他和合作者仅仅将这个发现以“致编者的信”的形式寄给美国的《物理评论》,在通知他们该项发现的同时,要求编委会暂时不要发表该信的内容。 在积极地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又审慎地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西拉德等人还想尽办法要延缓德国方面工作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措施是,使德国方面无法获得推进该项工作所必需的原料。考虑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