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24783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8
《合理规划 构建新型城市住宅区邻里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合理规划构建新型城市住宅区邻里关系摘要:本文依据邻里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对住宅规划的深刻影响展开了合理规划、构建新型城市住宅区邻里关系的科学探讨,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规划策略,对改善现行住宅区邻里关系,促进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及住宅规划模式的统一建立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关键词:现代城市住宅区邻里关系1.前言邻里单位的概念最早源自西方国家的建筑行业,一些建筑师将其定义为通过良好、科学的基础控制以调控住宅区域内的车辆交通来保障居民们的出行安全,并营造祥和安宁的居住环境。该理论一经提出后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并迅
2、速发展为一门科学的住宅规划理论体系,产生了对建筑行业区域住宅规划的深远影响,同时也为现代化城市建筑中住宅区域的科学规划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从理论技术的层面保证了现代城市住宅区规划的规范性与合理性。目前,我国的城市住宅规划的基础理论技术依然沿袭这一邻里单位理念,因此邻里关系则成为在一定区域、地域内居住的居民之间一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与社会中的家族关系、血缘及亲属关系有所不同,是一种建立在社会道德、交流活动之上产生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等深层次关系,对住宅规划的成功与否有深刻的影响作用。2.现代化城市
3、住宅区规划中的邻里关系2.1现代化城市居住中邻里关系的发展现状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是我国流传已久的形容邻里关系的最恰当说法,邻里关系的浓情融洽往往胜过远方亲人的问候,因此邻里关系的相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LocALHOST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腾飞,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变更,我国传统的邻里互助关系、团结和睦的相处之道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邻里之间的距离随着楼层的日渐升高而被逐步拉大,在一个楼层里居住了三年却互相不认识、没有说过话、没有聊过天,没有深入的接触过的现象比比皆
4、是,因此他们更谈不上互帮互助,相互照应,这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疏远邻里关系已变得尤为普遍,久而久之人们也就司空见惯了。据北京、上海等地的相关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2000户普通家庭之中有百分之四十的家庭主人不清楚邻居的生活情况;有百分之六十的家庭与邻居互不来往。据另外一份调查显示,在北京3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中,熟悉或知晓邻居的人数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而即使在与邻居有过交往经历的人群之中,也多数停留在点头之交的层面。由此不难看出,邻里之间的形同陌路、关系淡漠已成为现代化城市住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2.2邻里关系
5、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发邻里关系疏远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住宅房屋形式的变化、住房分配格局的变化、激烈市场竞争压力之下人们无暇他顾,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邻里状况、信息化社会环境下人们沟通、交流方式的变革,这些均进一步加剧了邻里关系的恶性循环,使亲情的淡漠、邻里的关怀成为阻碍新时期城市健康发展与住宅区合理规划进程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弄堂住宅、合厨居住、四合院的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抬头不见低头见、同住一个屋檐下的亲密生活方式也渐行渐远,在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场所及交流机会的环境下现代城市的居民很少能拥有共同的生活话题,缺
6、乏相互沟通及交流的机会,传统形成的互相帮助与互相关心的邻里亲情则被一座座高楼大厦所禁锢,被独门独户的独立式单元居住方式所淹没,因此彼此之间的关系自然会疏远。另外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性与自由选择性的日益凸显,商品房自由居住与选择性则给现代居住人口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这种居住的自由性、交流的闭塞性、人们价值取向的偏差、对他人的不信任、对私生活的保护意识,人情的淡薄、生活观念、方式的差异性均会进一步阻碍邻里关系的健康发展,形成目前城市住宅中邻里关系的畸形发展现状。3.强化住宅区规划,努力构建新型城市住宅区邻
7、里关系3.1突破组团规模、注重邻里空间的合理规划随着科技的进步、房地产行业的创新发展,各类住宅小区的管理规划模式也实现了推陈出新的创新变革。例如引入行业内具有专业管理技术与经验的物业公司进行科学先进的住宅区规划与管理,从而切实降低了住宅区组团规模的限制发展作用。一些高档品质的住宅小区,在设计规划实践进程中,大胆的突破组团规模住宅的束缚,而将构建合理的邻里空间作为首要任务,这样便可使建筑的布局更合理、绿地的配置更完善、更自由,并能充分依据现有的居住用地条件,设计出富于变化、特色鲜明的实用性住宅区规划布局,进一
8、步使居民们在公共的活动空间中拉近彼此的距离,在情趣浓厚的空间规划中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3.2规划构建集多重服务功能于一身的集约式住宅区随着物质文化需求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住宅区的居住环境、功能服务要求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复杂,而现代化城市的日益更新、土地资源的日渐紧张又使人们对住宅区域的功能体现、居住质量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因此一种集居住、娱乐、公共服务、交通、市政设施于一身的集约式住宅区规划模式在人们的千呼万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