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00739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湖北口岸入境人员梅毒与艾滋病监测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湖北口岸入境人员梅毒与艾滋病监测分析梅毒与艾滋病是我国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监测的重要传染病,也是我国禁止入境的疾病之一。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湖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依法对经湖北口岸入境人群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血清学监测。现将1986~2005年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1986~2005年来湖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受传染病监测体检的入境人员(包括港、澳、台同胞)。 12方法(1)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初筛,试剂盒(上海科华公司);阳性血清再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确认
2、,试剂盒(日本富士株式会社)。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试剂盒(荷兰欧嘉隆公司);阳性血清再送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2)流行病学调查:对实验室检出的梅毒、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3)疫情报告与处理: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按法定程序同时向国家检验检疫总局和当地卫生行政机关报告,并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将感染者监护出境。 2结果 21梅毒与HIV感染率比较20年中,共监测经湖北口岸入境人员17927人,检出梅毒感染者127例,HIV感染者13例,总感染率分别为071%和007%。梅毒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P>005);前10年中未检出HIV感染者,后10年中检出HIV感染者13例,感染率为008%,其中1996~2000年检出4例,感染率为006%,2001~2005年检出9例,感染率为010%;近5年比上5年增加1倍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1);近5年HIV的感染人数占HIV感染者的6923%。 22感染者分布特征(1)地区分布:2个病种均以非洲籍为高,分别为158%和079%;2个病种感染率的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梅毒(χ2=1481,P005);HIV(χ2=2694,P001)。梅毒感
4、染者以中国台湾最多,占4488%(57/127);其次为中国香港,占2756%(35/127);HIV感染者以非洲籍最多,占4616%;其次为中国香港(3例)和台湾(2例),分别占2308%和1538%。(2)年龄分布:127例梅毒感染者和13例HIV感染者中最小年龄分别为19岁和26岁,最大分别为83岁和73岁。梅毒感染率有随年龄增高趋势,不同年龄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P001);感染者以20~50岁最多,共113例,占总数的8898%。HIV感染者以30~39岁最多,共11例,占总数的8462%。不同年龄HIV感染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
5、=2359,P001)。(3)性别分布:127例梅毒感染者中,女性13例,男性114例,性别比1∶37。感染率分别为034%和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P,001);13例HIV感染者均为男性。(4)人群分布:2个病种的感染率均以涉外婚姻人群最高,分别为098%和010%;其次为留学生,分别为062%和009%。2类人群的梅毒和HIV感染人数分别占7087%和8460%。不同人群的梅毒和HI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表1湖北口岸1986~2005年入境人员梅毒与HIV感染者人群分布(略) 23感染途径2
6、个病种的感染者中经性行为感染者分别占7402%和100%,明显高于其他感染途径(表2)。 表2湖北口岸1986~2005年入境人员梅毒与HIV感染者感染途径分布(略)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1986~2005年,经湖北口岸入境的梅毒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艾滋病感染者近年显著增加,符合我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1〕。入境的HIV感染者与境内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人员形成传播链,致使HIV在我国迅速传播。近5年发现的HIV感染者占20年总数的6880%,湖北口岸入境人员的HIV感染者则占总数的6923%。表明口岸流动人群的梅毒、艾滋病疫情日益严峻,应继续加强口岸梅毒、艾滋病
7、监测工作力度,严把国门关〔2〕。湖北口岸入境的梅毒和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台湾的涉外婚姻人群和非洲留学生,其次为公务人员和劳务人员,提示梅毒和HIV感染与特定人群的暴露因素及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应特别加强来自高危地区、高危人群HIV监测和日常验证工作,并定期对验证人群进行复查,我国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多次从验证合格的留学生中复查发现HIV抗体阳性者〔3〕;对中、短期入境人员也应进行适当复查和抽查,防止漏查人员成为我国性病、艾滋病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