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艺术对人体的意象和仿生研究

试论建筑艺术对人体的意象和仿生研究

ID:26591482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7

试论建筑艺术对人体的意象和仿生研究_第1页
试论建筑艺术对人体的意象和仿生研究_第2页
试论建筑艺术对人体的意象和仿生研究_第3页
试论建筑艺术对人体的意象和仿生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建筑艺术对人体的意象和仿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建筑艺术对人体的意象和仿生研究一、原始建筑是宇宙意识和人体意象的载体关于宇宙、建筑、人体的思考渊源已久。古老的开天说中盘古化身万物,寓意着自然为人体所化育;《黄帝宅经》中也有比附之辞,“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恰与之相呼应。可见中国哲学遵从的是天与人一体的观念,即天人“相类”、“合一”,建筑则是诠释此二者关系的实际承载体。先民择居和营造的朴素动机,在于与自然抗衡,对宇宙而言建筑代表了人体,对人体而言建筑代表宇宙,因此,宇宙即大建筑,建筑即小宇宙。对此,宗白华先生指出“中国人的宇宙概念与庐舍有关”。高诱也

2、依据《说文》和《淮南子》将“宇宙”注解为“宇,屋檐也,宙,栋梁也”。宇宙之意,又有“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昼”的解读,前句表述了建筑的物态空间,后句指人类朝夕出入于建筑的行为所引申的时间观念,此处宇宙是指以人工建筑和人体活动为参照的“时空”概念。宇也谓为“六合”,暗含包容封闭之意,而建筑的形态无论是早期的穹窿状雏形抑或后世的方盒子,都具有包围、佑护的特质,人居其中足以实现与外界对抗的最大消解,由此带来的强烈安全感,又似母体的胎育状态。聚落选址也遵循着圆形围护式的地形感受,背山面水、左辅右弼就是最佳的风水基准。  因此,建筑实质上是以人类自我为主体的对世界的感知,及对人

3、体意象的仿拟,如苏珊·朗格所说“建筑创造了一个世界的表象,而这个世界则是自我的副本”,这一点被显着地存留于语言文字中,成为典型的文化学现象,尤其可见于汉语中建筑构件的人体命名,如建筑的骨架、骨干、脊椽、额枋、叉手、托脚、勾心斗角、门楣、门脸、门簪、耳房等;甚至建筑方位也是人体的自我参照,由此产生了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空间观念。反之,人体称谓也多以建筑命名,如脊梁、天庭、耳廓、印堂、内壁、子宫等;包括中医穴位的借用,如中府、太仓、命门、风池、步廊、神门、意舍等;这些无不是人类头脑中潜在的、最原始的身体经验图式与建筑的投射。建筑格局中的人体意象更为显着。佛塔多以曼荼罗图

4、式为平面,实际上隐含着一个盘卧的人体形态。颐和园,被喻为人体内景园,如智慧海对应人脑,排云殿是喉部,云锦殿、玉华殿为两耳,宿云檐喻面部,知春亭为心脏,龙王庙喻肾脏,赏玩之中可达到六腑安和、五脏生华的境界。至于民宅的人体对位更为普遍。四合院往往以“法人”为思想,在布局上“中厅为身,两房为臂,两廊为拱手,天井为口,看墙为交手”。无独有偶,西方建筑格局的人体对位同此,基督教堂的十字平面被比拟为展开的人体,唱诗班位居胸部,左右侧厅作两臂,中殿是下半身,后堂神坛象征大脑,以建筑的语言完好地诠释了基督教关于上帝是宇宙的大脑、万物是宇宙的躯体的哲学宇宙观。正如阿德里安·斯托克斯所说:

5、“建筑与人的形体被当作至上的比喻,在一个规则中被联系在一起”。二、建筑构件对人体形态和结构功能的艺术抽象人体仿生不仅影响建筑空间,还衍生出经典的建筑构件。西方五大古典柱式和中国传统的木作斗拱,皆源于对人体的艺术化抽象。以人体充当建筑结构的现象,可追溯到史前建筑奠基的人殉陋习。人像柱即是这一陋俗的遗痕,用以替代真实的杀殉,并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结构形式,兼具巫术装饰和力学承重的双重意义。在《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结合历史又补充了负重惩罚一说,其中以异族女像柱最为代表,但已脱离了人祭的僵直模式,以微曲的体态完美地诠释了女性的婀娜与端淑。在希腊主流文化的颂扬下,人体造像成为不可或缺

6、的建筑装饰手法,人像柱也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的构件之一。至文艺复兴时期,具象的柱体经高度抽象定型为五种样式:多立克柱线条刚劲,对应男子的身形,爱奥尼柱是女子身形的模拟,科林斯柱神似少女的曼妙身姿,另有朴实的塔司干柱和混合式柱。人像柱与建筑风格的协调,共同构筑了完美的结构图式。中国建筑史,也经历了由“人牲”到“俑”再到“人像柱”的仿生衍化。殷墟入口的武士遗骸被视为门神的早期形式,而最早的人像柱实物却罕有保留,只在汉画像中略有记载,如武氏祠的大力士石刻柱,[1][2]下一页是以手和头承托屋顶的写实人物,其体态侧曲,富有张力;四川柿子湾汉墓的人像柱,是典型的汉代服饰特征,其手法写

7、意,身体正立,两臂呈对称托举,已初具立柱的态势;至汉魏时期,形象渐趋抽象,两臂演变成曲拱,手与头成为斗拱的升和小斗,胸部成为栌斗,手腕关节成了斗下的皿板,此时,斗拱的基本型制初见端倪,已脱离人形束缚,转变为具有人体造型和机能特质的建筑构件;而层层相叠的斗拱,其铰打叠斗的构造实质上是对人体脊柱的仿生,有“层栌”之称,虽然单元个体精小,但作为最关键的力学支撑组件,它以精妙的构成发挥极大的承托作用,并突破自身结构价值,兼备缓震消能的重要意义,富有老子“以柔弱胜刚强”的哲思观念。东西方人像柱经由相似的演变过程,抽象为各具特色的建筑符号,二者对人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