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特征

试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特征

ID:11149521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试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特征_第1页
试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特征_第2页
试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特征_第3页
试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特征_第4页
试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和特征覃明内容摘要: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志和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的产物,是诗人传达情感、表现思想、升华意志的基本方式。诗歌意象类型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六种类型。而诗歌中意象特征昭然,理解了诗歌的意象特征,才能更好的理解意象的寓意和作用。关键词:意象诗歌类型送别思乡愁苦抒怀战争闲适特征作为诗歌创作构建的一种重要表现方法以及诗歌意境创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意象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说法,众说纷纭然但依然特征昭然。普遍认为,所谓意象,意者即主观之情感,象者乃客观的事物。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志和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的产物,是诗人传达情感、表现思想、升华意志的基本方

2、式。意和象实则为寄托与被寄托的关系,既互相依附又互相渗透。关于意象概念的形成,后人研究有云“作为审美表现成果的“意象”,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生于汉代;第二阶段,发展于晋代;第三阶段,完备于六朝;第四阶段,认同于唐代”,①可见,唐代以后意象的概念基本形成。国外一些意象派诗人虽善于在诗歌中运用意象手法来表达思想,但其实都是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方法。中国作为诗歌意象理论的发源地,长期运用意象艺术创造诗歌,诗歌理论家长期致力于诗歌意象的探索,在对意象的类型、内涵、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把握,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意象枝头春意闹—意象的

3、类型意象深刻的烙印着我们古老的文化情结和民族心理,早在很多年前,陆机在其文字中就有提到:“遵四时以叹逝,赡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②遵照四季的不同而发出不同的感叹,看着自然界的万物而生出很多的想法,在深秋季节看着落叶会感到悲伤,在初春看到树枝上柔软的枝条会感到心中万分欣喜。中国古代文论认为四时的变迁引起物色的转换,物色的变化又激发诗人感情,从而引起创作的欲望。陆机这一句实际上是“物感说”的理论表述。这种特殊的“物感”致使在诗歌创作中,许多物象由此寄托了诗人众多的主观情感,而不同之“物”又有不同之“意”。而意象的种类根据

4、不同的方式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这些自然界的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给诗人无限的创作灵感,他们在诗作中往往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即形成了我们说的意象。下面,我们从诗歌思想内容表现类型这个角度来细分以下6种意象:61、送别类意象送别诗往往是写别时的场景和别后的想象为内容,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古道、灞桥、柳、孤帆、浮萍等。以“柳”为例:杨柳是古代诗词之中最具代表性的离别意象,并广泛应用。因折柳赠别本就是古人的风气,看到柳,就联想到离别。而且因为“柳”与“留”

5、谐音,更能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在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甚至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白居易《杨柳枝词》 “唯有垂杨管别离”,白居易的诗说明了杨柳与离别的密切联系。而《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汉代以后,杨柳便成为送别诗中的突出意象,以“折柳”表惜别之情,风靡有唐一代,流风波及两宋。杜牧《送别》:“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杨柳,哀婉凄切的别离意象。离别之时,所以要折柳相赠,一是“柳”“留”谐音,赠柳寓挽留之意。二是随风摇摆之

6、柳条与行行复止的离人在形象上有某些相似之处。三是柳生命力强,赠柳意味着祝愿离人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四是柳随处皆有,柳垂于地,也便于折取。又如“长亭”,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可见,长亭在古诗中代表着离别与思念,成为一种常见意象。 2、.思乡类意象古诗词中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的常见意象有月亮、鸿雁、鹧鸪、笛、长亭、飞鸟等。以“月亮”为例。一般来说,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

7、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又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而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此外,边塞诗中写月亮的

8、也颇多,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