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倾向与文化意义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倾向与文化意义

ID:26577767

大小:76.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27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倾向与文化意义_第1页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倾向与文化意义_第2页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倾向与文化意义_第3页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倾向与文化意义_第4页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倾向与文化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倾向与文化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倾向与文化意义【内容提要】比较《长恨歌》与《长生殿》可以发现:《长恨歌》后半部分有力突出了安史之乱的“悲苦”后果,《长生殿》则逐渐脱离安史之乱的影响而基本上以帝、妃感情的发展安排剧情。《长恨歌》后半部分描写的梦境和仙界并没有成为悲剧的“消解”因素,并未偏离前半部分确立的劝讽基调。白居易没有写梦中可以团圆,仙、人可以重逢,“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更以非同寻常的力度,对各种可能的圆满结局加以相当明确的否定。《长恨歌》这种非大团圆模式结局的文化意义在于:未加“消解”的真正悲剧中

2、,警省、批评的成分总是主要的。因此,从《长恨歌》的非大团圆悲剧模式可以推断,白居易是要以一段富于传奇性的爱无可挽回的逝去,婉转地表达劝讽主题。从唐以来各种文学文本中关于“贵妃之死”描写的比较来看,《长恨歌》铺陈的血腥场面细致而鲜明,也表明了其深刻而显著的警示意义,《长恨歌》主题并非着意于歌颂或同情。上篇:非大团圆模式结局的悲剧含白居易《长恨歌》中唐玄宗的思念及随后的仙寻情节,是马嵬事变之后李、杨悲剧的进一步延伸,构成故事的最终结局。深入研究这一结局显示的悲剧性质,对于进一步解开《长恨歌》主题倾向及其内

3、蕴的文化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一“思念”、“仙寻”情节的“悲苦”内涵关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以及其后的仙寻情节,爱情说及双重主题说通常认为《长恨歌》一改前半部分的微讽或讽谕笔调,转而全力抒写李、杨爱情。例如袁行霈认为:“诗的开篇部分写玄宗好色废政,杨妃恃宠而骄,终至于引发安史之乱。这既是对历史事实的基本概括,也是诗题‘长恨’的因由,其中或许包含有一定的讽刺意图,但并没有将这一意图贯彻下去。自‘黄埃散漫风萧索’玄宗逃蜀、杨妃身亡起,诗情即为沉重哀伤的悲剧氛围所笼罩,周详的叙事一变而为宛曲的抒情。”①即“思念

4、”、“仙寻”情节已经改变了《长恨歌》前半部分的基调和方向,同情和歌颂李、杨爱情成为主要内容。但这样下结论是有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白居易既在诗的前半部分包含“讽刺意图”,难以想象会不顾艺术作品的一贯性和整体性,而在后半部分另起与前面迥异的主题。如果白居易一定要描写一个爱情故事,特别是“纯情”故事,为何不另写一篇专以吟咏爱情,以避免这种前后的抵牾?即使按照爱情说一般认为前半部分不过是《长恨歌》的“背景”,后半部分才是主体,但前半部分“背景”并不支持主体内容,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的“背景

5、”应该与主体协调一致并有利于突出主体内容,而不是相反。其实,《长恨歌》后半部分描写李、杨生活及互相思念,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突出双方的凄凉、悲苦——无论是人间的君王,还是在仙界的杨贵妃,都过着以泪洗面、孤苦寂寞的日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悲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这是《长恨歌》描写的唐玄宗由蜀回长安以后的生活。如果从史实角度看,安史之乱初步平定后,唐玄宗固然没有先前贵为一国之君风光,但以太上皇之尊,也不至于没有其他妃子

6、相陪,晚景未必如《长恨歌》所描写的凄苦,尤其如“孤灯挑尽”之类。白居易显然有意略去了初步平乱、回到长安后的喜庆因素,而完全着墨于悲苦。“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表明杨贵妃所在的仙界亦非可以超然的乐土。白居易这样安排,并非没有深意。同样取材于李、杨题材,宣称要歌颂这一世间“罕有”之情的清代洪昇《长生殿》,即与《长恨歌》迥异。《长生殿》或叙梦中相会有期,或安排仙界重圆,写得悲悲喜喜,悲喜交集,大大淡化了现实痛苦。例如第45出“雨梦”

7、:[(玄宗)睡介]……[生(玄宗)作醒看介]你二人是哪里来的?[小生、副净]奴婢奉杨娘娘之命,来请万岁爷。[五般宜]只为当日个乱军中祸殃惨遭,悄地向人丛里换妆隐逃,因此上流落久蓬飘。[生惊喜介]呀,原来杨娘娘不曾死……[小生、副净]为陛下朝思暮想,恨萦愁绕,因此把驿庭静扫,[叩头介]望銮舆幸早。说要把牛女会深盟,和君王续未了。[生(玄宗)泪介]腾为妃子百般思想,那晓得却在驿中。你二人快随朕前去,连夜迎回便了。俞平伯从“只为当日个乱军中祸殃惨遭,悄地向人丛里换妆隐逃,因此上流落久蓬飘”引出隐事“新说”,

8、认为诗中隐藏了“皇家逸闻”②,是把艺术情节的合理虚构误为真实。若按洪昇之意,本是作为一种假设,目的在于为梦中相会提供可能性,属于唐明皇梦中的合理“想象”。洪昇在《长生殿》中提供这种虚构的希望,是和他“要使情留万古无穷”这一主要创作目的一致的。第50出“重圆”进一步使希望具体化:[双调引子·谒金门][净扮道士上]情一片,幻出人天姻眷,但使有情终不变,定能偿夙愿。……[老旦(嫦娥)引仙女,执扇随上]……不想天孙怜彼情深,欲为重续良缘。要借我月府,与二人相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