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

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

ID:26576867

大小:57.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_第1页
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_第2页
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_第3页
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_第4页
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纵横谈《中国教育报》上曾登载着这样一则古希腊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再次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

2、,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读完这一则寓言,笔者不禁哑然失笑——在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学中,虽没有这样愚蠢的“渔夫”,却常常出现这样的愚蠢行为:我们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虽然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任凭那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案仿佛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

3、学生,让我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于是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也应成为师生互相“抛接球”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这些不确定因素,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这只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组织、参与、引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

4、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方案应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如果我们仍然习惯于以那种设计好一个个“圈套”,设法领着学生往里跳的“指令性”教案支配我们的教学,“渔夫”的悲剧将一次又一次的在我们身上重演。那么如何才能在新课程标准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呢?一、寻找教学的切入点语文课程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而,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其内容的庞杂性和繁复性。任何一篇课文都包含了很

5、多内容,涵盖了很多的信息,所以语文教学注重三基目标的设立和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当堂教学的任务目标、教学文本的自身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景,选取一种或者几种教学切入点,将文本、教师、学生有机地整合起来,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什么是教学的切入点呢?教学的切入点即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它与教学导入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系是作用相同,都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区别是切入点高于导入点,是解决文章内容和教学重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鉴赏力、感悟力以及应用、整合和探究的能力,也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一个

6、体现。它的存在可以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不但教学思路明晰,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老师恰如其分的引领下,发挥主体作用,有所感悟,有所体味,促使阅读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对语文教学切入点的研究也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新课程要会用多媒体,但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就是新课程现在,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上课时,在教室里摆上一台电脑,弄上几张图片,从网上下载一点儿相关资料,就美其名曰“新课程”了!的确,在语文教学中,电脑的作用主要在于:从时间上,课堂的容量上,课程的资

7、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丰富而又多彩。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将大大削弱了语文的魅力!新课程就是用课件教学,其结果是课件成了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所要展示的东西全部输入电脑。由于课件的内容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都是程式化的,面对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却处处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为了完成任务,老师只有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出来。抛弃了黑板的老师成了微机操作员!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

8、方式。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一味追求对学生的感官刺激,禁锢了学生的思考,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致使学生体会不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录音代替了老师的朗读。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抑扬顿挫,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机器人”的声音拉开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从始至终,图片、文字交替着在学生的眼前晃动,冰冷的录音充斥了学生的耳朵。取消了老师和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