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设计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想

关于改革设计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想

ID:26558072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关于改革设计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想  _第1页
关于改革设计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想  _第2页
关于改革设计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想  _第3页
关于改革设计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想  _第4页
关于改革设计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想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改革设计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想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改革设计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想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设计教育存在问题的反思,提出了改革设计教育的几点构想与方法。旨在促进设计教育的长足发展,更好地推进设计教育进程。关键词:学科环境构想课程比例隐性课程我国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中明确提出: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课程体系、考试及评估体系,优化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根据以上要求,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设计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还较陈旧,在沿袭西方的教育理念,教学只

2、注重大美术观念上的一些东西,唯美主义至上;忽略了设计教育本身的文化内涵与商业传播渠道的衔接,缺少科学严谨、理性的设计精神。几十年来,艺术设计教育中强调感性训练的教学模式和思想一直持续,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面对迅猛发展的商业社会无所适从。设计教育领域现状表明:我国的设计教育理论基础有些薄弱,教学体系和理论研究长期处于被动借鉴、吸收的层面,独立的学科研究和发展环境受到限制。设计教育中重实践操作、轻理论研究,重专业技巧、轻文化学科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教学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选修课程比例过小,对学年的概念还较模

3、糊。这些现象虽在近年内得到纠正和反思,但不良的效应尚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设计领域整体后备资源的匮乏。由此可见,设计教育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这是我们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尝试与探索:一、营造理性的学科环境,倡导科学严谨的设计精神科学理性的学科环境是我们一直所提倡的,设计不但需要形象思维的某种感性上的训练,更需要科学的设计精神及严谨的设计态度。我们培养的目标不是专业美工、不是视觉技巧的专家,而是能担任21世纪设计重任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设计师。从设计专业书籍、网

4、络、报纸、艺术杂志上所网罗的信息分析,关于设计理论学术研究的文章偏少,缺少独立的学术观点、争鸣与学术批评;甚至一些设计研究中的基本理论概念还没有较好解决,何谈发展和指导设计实践?一些落后的思想意识、学术观念及经验已经构成了对教育的危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普林斯顿大学坚持学术至上,教育上“重质量、重研究、重理论”的治学理念及传统,使他们享誉世界。所以,首先要提高设计界师资整体的理论素质,要站在学科及学术的前沿,开阔设计视野;重视理论研究及国际间学术交流;积极地营造科学、理性的学科环境,给学子们一个用

5、理性重新审视自己的空间,关注学术动态、关注设计理论研讨与交流,使他们能全方位地构筑一个稳固的专业发展平台。在设计研究层面,比起先进国家,我们的发展略显滞后,这是专业现实无法回避的软肋。在视觉传达领域引发盲目推崇,图形语言文化、艺术内涵被玄虚化,使人产生歧义,已经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设计教育也必须从根本上梳理中国现代设计历史和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观念的脉络,深入研究、探讨设计艺术的规律;增加设计理论课的学习,逐渐摆脱盲目、无序的设计状态;全面培养科学、理性的设计精神,指导艺术实践,使设计真正地走向世界、

6、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二、把握方向,淡化专业、学年概念设计教育有自身的发展特点,教学改革应以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转化为方向,客观上思考和制定教改目标,以对应时代目标为路经,与时俱进地从操作层面去组织课程计划和教学模式。如:制定教学目标应考虑生源的国籍、地区、背景,有各自不同的目标选向,全方位考虑构筑科学的课程结构体系;制定宽基础、精专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格局;突出办学特色,有利于设计人才的全面培养;也可以考虑淡化专业、淡化学年的概念。刚考进来的设计专业新生急于鲤鱼跳龙门,还没有完全从高考的

7、压力下解脱出来,还没有更明确的专业方向,来不及思索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就已经进入专业学习的过程,后来发现自己更热衷于另外的专业,只好求将就,使专业潜质受到极大限制。如在入学的第一学年不作专业的划分,都上共同的专业设计基础课,二年级再确定专业方向,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思考、选择专业出口,给自己一个更准确的定位。也成为一个进口、多个出口,那将对学生个性才能的施展及专业潜质的发挥大有补益;同时,也应打消固定年级的概念。大一、大二年级如选修共同的专业,年级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选修课的自由度,可通过跨年级、跨专

8、业、跨院校来选修课程,不同年级的学生可在同在一个教室上共同基础课,只要在特定的学期修满学分就行,既优化教学资源又符合相互促进的时代特征。诸多例证已经证实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和认知度,成为一个已经实施教学改革的新型院校的特征。三、扩大选修课程比例国外教学资料表明,在课程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安排问题上,前苏联和美国就有不同的做法。前苏联历来强调课程的统一性,普通学校的教学全是必修课,后来增设了一些选修课,但所占比例极小,他们认为只有如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