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540295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浅论学生国际标准舞学习动机的培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学生国际标准舞学习动机的培养【摘要】通过深入探讨学习的动机理论和国际标准舞的教学特点,提出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创设高任务定向学习气氛、因材施教和丰富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和激发学生国际标准舞的学习动机,提高国际标准舞的教学质量。【关键词】国际标准舞学习动机教学特点国际标准舞是一种文化艺术,它具有竞技、文化娱乐、社会交际、艺术观赏等特性。当今,诸多艺术院校和体育院校相继开设此专业。为了较好地激发学生国际标准舞的学习动机,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和推广国际标准舞,必须对学习的动机理论和国际标准舞的
2、教学特点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探索出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国际标准舞动机的途径,从而提高国际标准舞的教学质量。一、学习的动机理论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一般来说,影响动机强度和方向的因素有两大类,即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条件。内部需要是指个体因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它是产生愿望和推动行为的力量,引起人的活动。外部条件是指环境因素,即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各种生物性的和社会性的因素。个体的行为可以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引起,
3、但往往是内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本文主要从社会评价、自我效能和目标定向等方面对动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二、国际标准舞的教学特点1.国际标准舞中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国标舞训练时离不开音乐,音乐离不开节奏、节拍与速度,在音乐中,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类型,速度是音乐的快慢!这三个概念,对国标舞教师在教授国标舞的时候很重要。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一致是该项目的主要特征,只有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和风格特点,与动作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才能使音乐真正起到灵魂的作用。所以,国际标准舞教学与训练中音乐的伴奏是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4、。2.男女双人配合是国际标准舞的主要练习形式国际标准舞训练通过正确的身体位置,借助于重心流动和身体的引带,运用双人舞空间关系以及编舞技法,创造出国际标准舞本体。整个漫长的训练过程需要男女双人和谐配合。3.国际标准舞教学的人性化国际标准舞技术的发展以人体运动科学为依据。在国标舞学习中,科学的训练是基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统一化、标准化”,依据每个学生不同身体条件和身心负荷能力制定灵活的训练方案,做到因材施教。三、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途径1.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我们把趋向某种成就活动、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
5、,以达到成功或完美的境地的动机称为追求成就动机。追求成就动机高的人会积极进行身心动员,勇于克服困难,全力以赴追求成功。因此,激发起学生的成就动机对于学生学习国际标准舞动机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国际标准舞的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成就情境。2.提高学生国际标准舞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当面对一项挑战性任务时,个人能否主动参与、全力以赴,将取决于他对自己胜任能力的评估。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参加国际标准舞学习的强大支持力,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行为的选择、影响努力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影响学习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而
6、国际标准舞运动对学生的协调能力、舞伴之间的配合能力、音乐节奏感及身体的表现力要求很高,往往使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挫折感,严重影响学习动机,这就需要教师在国际标准舞教学中应注意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学生亲身的成功经验。学生亲身的成功经验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的亲身经历,它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切忌挖苦和讥讽。(2)间接经验。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与自己能力相近的学生的成
7、功操作,鼓励学生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类似的任务,这种间接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3)言语鼓励和劝说。作为学生尊敬的师长,如果对学生持有坚定的信心,认为学生有能力学好国际标准舞,这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影响。3.创设高度任务定向的学习气氛根据目标定向理论可以知道,任务定向是以自己个人为参照系的,不与他人做比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的主观能力感;而自我定向则不同,它关注的是自己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对能力的判断易受客观环境影响,更易使人产生能力不足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己同自己比,只要有进步
8、,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尽力创造并维持一种积极气氛,帮助学生建立高度的任务定向。4.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在学习国际标准舞时由于在身体协调性、舞伴间的配合能力、音乐节奏感及动作的表现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果教学都采用同样的要求和标准,显然一方面会造成能力较强的学生“吃不饱”,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会使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产生挫折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