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角公式教学设计

二倍角公式教学设计

ID:26531600

大小:30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7

二倍角公式教学设计_第1页
二倍角公式教学设计_第2页
二倍角公式教学设计_第3页
二倍角公式教学设计_第4页
二倍角公式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倍角公式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A版教学设计]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广州市第三中学数学科刘窗洲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化归思想(指将一般化归为特殊)导出倍角公式,了解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公式的内在联系并熟练倍角公式结构。2、领会重点与难点,包括倍角公式的形成和公式的变形(突出的两种变形)并理解倍角的相对性。3、会利用倍角公式进行求值运算、化简,培养学生运算、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是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难点是倍角公式的形成及公式的变形。三、教学过程(师生互动):1、公式的导出:(先与学生一起复习两角和的

2、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以达到温故而知新。)☆ 复习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和角公式,还掌握了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可以互相化归。那么,如何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呢?现在研究二倍角,线索是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请同学们自己先试一试发现“二倍角”与“两角和”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领悟到:☆举一例引导化归思想:★★★(★表示任意角)当取特殊角时,上述公式表示为:即:,接着依此类推让学生自行动手体会由一般过渡到特殊的化归思想。☆ 双向沟通:(请把化归的结果填入下面的式中)简记:简记:且简记:我们发现公式的右边既有也有,假设已知的值,要

3、求的值,就必然要再求到的值,然后再代入公式求解。如果每次都如此,则会变得工作重复,试问是否可通过公式变形用或来单独表示以达到公式简洁,从而避免重复工作,提高解题速度。利用,公式还可以变形为:或☆阶段小结: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公式的内在联系是:令=(实现一般化归为特殊)。上面这些公式都叫做倍角公式。有了倍角公式,就可以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让同学们自己填写公式,是为了使大家学会怎样去发现数学规律,并体会化归(这里是将一般化归为特殊)这一基本数学思想所起的作用。2、公式的运用:☆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且同时启发学生注

4、意公式结构中等号两边角度倍数的对比、系数的对比、幂次数的对比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以达到熟练公式结构的目的。注意以下题组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发现变化之处)在以上问题中主要突出的是倍角的相对性,以及公式左右两边的角的变化。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公式与更深入熟练地掌握公式变形,特意由浅入深设计三个梯度的课堂练习以达到相关目的。☆梯度一:(熟练公式结构)(1)(公式的逆用)(2)(公式的逆用)(3)(公式的逆用)(4)(公式的逆用)(5)(公式的逆用)☆梯度二:(倍角的相对性)(1)(2)(3)(公式的逆用伴有系数的变化)(4)(公式的逆用伴

5、有系数的变化)(5)(公式的逆用伴有系数的变化)(6)(公式的逆用)☆梯度三:(公式的灵活运用)(1)(分析: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正弦的二倍角公式的右边为即一个正弦、一个余弦,而本题为两个正弦且角度也不同,提醒学生进行思考且注意变形手段,变成角度相同且一个正弦、一个余弦再求值。)(2)(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此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构造法与滚雪球法,体会公式的灵活多变,发现数学美。)解:原式(3)(此题留为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经过三个梯度的训练,学生对公式的结构与公式的应用达到基本熟练之后,下一步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

6、利用倍角公式进行求值运算、化简,以培养学生运算、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也正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与难点之一。3、典型例题:☆例1、已知,,求,,的值?[分析]本题求值时,由于运用了公式,所以要根据角的范围确定取哪一个平方根。另外,在求值时,应使用公式的三种等价式中的:.因为本题在前几节书中类似问题曾在多处出现,故可将详细解题步骤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学生,以节约课堂时间。解:∵,(角的范围目的在于确定的正负取值)∴∴(公式有三种选择,应以方便计算为出发点)本题结束后,可考虑将原题进行如下一组变换:☆变式1、已知,,求,,的值?☆变式2

7、、已知,,求,,的值?(以上题组学生能口述解答方法即可,目的是训练并提高学生灵活选择公式的能力)☆例2、化简:,.[分析]本题要化简,则根号里面必须产生某式的平方,启发学生联想到有没有一个公式右边能产生平方。一旦学生联想到余弦的二倍角公式便让其自己动手去完成化简。由于有可能学生们选择了公式的三种不同等价式:则产生三种思路与三种解法,但其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只不过速度的快慢、解法的简易与复杂有差异,学生解答后再请其自己叙述其解题思路,并能互相交流、对比以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如若出现另类解法,只要不违背数学思想应给予正面鼓励以促进学生

8、积极思维。教师可介绍一种相对理想的解法且板书:解:∵,则∴原式(解答中角度范围的确定目的是去绝对值时正负值的取舍,这也是本题目标训练之一,即符号看象限。)在本题结束后,亦可考虑将原题进行如下一组变换,以加强训练学生灵活选择公式的意识与能力,也为后面的升幂公式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