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面向东南亚的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面向东南亚的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本文分析了根据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和教材使用、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符合独立学院特点,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东南亚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直因为定位问题备受争议,既不能走高职高专的专业操作性人才培养模式,也不能走重点院校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激烈的毕业生就业竞争中,独立院校的毕业生要能够在众多的毕业
2、生中脱影而出,就必须走符合独立院校生源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从国际贸易专业讲,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希望毕业生能够上岗后立即动手从事相关的具体业务操作,这一需求更倾向于高职高专的应用型操作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独立院校既然属于本科类,即需要学生能够在独立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进行应用操作,所以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既要符合国家对一般类本科的培养要求,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符合市场对国贸专业操作人才的需求,这一要求对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不能
3、照搬二本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在适应市场需求上,随着企业争夺的焦点。随着国外企业本土化及国内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加快,高素质营销人才与国际贸易人才将越来越走俏。面向东盟国家,掌握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的国际贸易专业也是近些年来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在培养面向东南亚的专业人才上不断摸索,找准目标和定位,提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LOcaLHOsT首先,从培养目标上进行改革。我校实行“3+1”的培养模式,即三年在国内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一年在语言对象国学习。在培养目标中明确,独立学
4、院国际贸易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的考试科目改为考查,为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提供基础。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划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专业理论课程、一块是专业实践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注重构筑学生经济学基础知识,形成对经济环境的自主分析和思考能力,重点是结合实际经济现象包括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国家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等进行理论性的分析,减少经济学的单纯数学模型分析,
5、提高学生学习和关注经济贸易的兴趣;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主要注重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建成后的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包括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验室,引进包括外贸单证、报关、国际结算、物流、证券等软件,通过软件模拟熟悉流程后,进入仿真模拟实验室进行国际贸易角色扮演模拟,内设海关、银行、工商、税务、检验检疫局等贸易相关部门,运用真实单据进行仿真模拟,实现实践课程学习与真实的零距离。同时,在同一门课程的课时分配上也注重实践课时的占比,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在内,也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实践和见习课时,特别是在东盟博览会期
6、间,通过体系设置保证和鼓励学生参与东盟博览会的时间和兴趣。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保证国际贸易相关知识体系的补充。包括东南亚考试考核方法老套,不能突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等等弊端都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目前提倡“合作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让大课堂变为小课堂,运用现代教学手法和教学评估机制,通过案例
7、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性”教学改革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上课模式、考核模式,配合国际贸易实训室建设,弥补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的不足。最后,在师资队伍培养上的改革。要使以上培养模式达到预想要求,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上就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新引进的教师要具备实践经验,从事过贸易、金融等相关行业的人员更好,这类教师能够在实践性教学中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并且更能发挥相关理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推进实践性教
8、学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二是对现有师资通过进修和调研增强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使教学过程更贴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