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520041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论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网络的迅猛发展,急剧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德育要抓住机遇,把握规律,迎接挑战,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关键词】网络;高校德育;影响;对策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新的环境。”据调查,大学生是我国接触、使用和受网络影响最广的人群。对大学生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导向等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已给高校德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一、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一)网络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机遇1.网络为高校德育提供了“二新”。网络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新环境。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党和政府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和学校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齐心协力共教育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局面,使原来相对封闭的学校德育变成了开放的、全社会的大德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新内容。网络的发展,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它在促进高校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德育
3、带来了困难。网络垃圾、“西化、分化”思想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多元文化排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此,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要加强的内容。2.网络使高校德育更加及时、广泛和深入。网络具有传播快的特点,巨大的速度优势,使信息的获取更方便快捷。使大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聆听”名师教诲,了解世界风云变化,关心国家大事,获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使传统的“深入”、“细致”的德育工作的优势得
4、到了进一步发挥。3.网络提高了高校德育的效率。传统的德育教育,大多采用“课堂加黑板”的方式,学生被动地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接受老师的“灌输”。网络的应用,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可以在网上迅速而准确地查找资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美观、生动形象的课件;对于学生来说,感受美妙的音乐,欣赏形象的三维动画,聆听老师的讲解,体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伟大现实意义,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同时工作,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同时使传统的课堂德育延伸到课外。在校
5、园BBS上,学生和德育工作者可以自由地讨论;在“心理咨询室”,可以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课内和课外的结合了提高了高校德育的效率。(二)网络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挑战1.网络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对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往往会导致一些青少年不顾一切地迷恋于网络,这种现象称之为‘网络综合症’。”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会导致大学生与现实世界脱离,必使其人情疏远,弱化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而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遭到损害。2.网络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
6、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而Inter的脚步遍布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在网上冲突或交融。随着互联网上黑客的增加、色情内容的更新换代、“西化”思想的渗透,有的大学生人在网络,身不由已,甚至刻意寻求色情暴力信息,长期沉迷于网络,导致道德意识弱化,形成畸形人格,价值观被扭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3.网络垃圾毒害大学生的灵魂。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对大学生有害的信息垃圾主要有三类:一是暴力、色情信息。二是颓废的信息。三是煽动性的政治宣传。一些敌对势力,大肆利用因特网恶毒攻击
7、社会主义制度,散布政治谣言,进行反动宣传和思想文化渗透,从而严重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这些信息垃圾,使大学生的灵魂受到严重的毒害。4.网络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网络无国界,它有助于大学生便利地接受发达国家新鲜的信息和先进的观念,但也给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渗透并散布影响大学生思想健康的言论和信息提供了便利。近年来,西方信息大国在网上推行新的政治、文化上的“殖民主义扩张”政策,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5.网络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学是“理想”的殿堂、社会的“净土”,但随着
8、“大学围墙”被网络的推塌,“虚拟世界”和“网络社会”走进了大学校园。许多大学生热衷于网络,过多地沉迷于“虚拟世界”,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在网络中,主体的行为往往是在“虚拟实在”的情况下进行的,人与人之间不是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而是间接的“人——机”交往。由于长期的“人——机”交往,使大学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可视感和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大大减少,容易加剧学生的自我封闭,从而使人际交往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