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海洋环境保护法》有关渔业的法律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海洋环境保护法》有关渔业的法律责任-->1 依法治海的重要武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自2000年4月1日施行已有两年多,这部法律是我国依法治海的重大举措,对海洋环境保护,特别是对渔业水域环境保护,保障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武器,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大量排放,我国海洋污染状况日趋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明显。辽宁海域的辽东湾,特别是锦州湾等重要渔业水域的污染相当严重。据1998年国家对我国四大海区调查结果表明,渤海污染持续加重,氮、磷、石油、铅、汞等主要污染物破坏
2、了海洋基础条件,造成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局部生态系统失衡,使渤海成为不适于海洋渔业的水域。海洋环境的恶化对渔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影响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岸、河口、内湾海域是重要的渔业水域,因此更应重视近岸、河口、内湾海域资源的保护,实行有效的净化。环境的改善会使渔业资源得以恢复,形成良性循环。渔业是海洋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渔业的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海洋环境的恶化对渔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而渔业生产受到损害又加重海洋环境恶化的程度,所以渔业在海洋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修改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确定了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海洋环
3、境保护工作中应有的法律地位,并赋予了一定的管理职责。2 渔业执法机构是《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重要执法主体之一《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执法主体有海洋、海事、渔业和军事部门等,并各自赋予了一定的管理权限,其中渔业是重要的执法主体。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业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负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工作,并调查处理条款规定的污染事故以外的渔业污染事故。”渔业船舶是指从事渔业生产的船舶和属于水产系统为渔业生产服务的船舶。“渔业船舶”同军事船舶一样从设计制造、作业、管理等方面均与一般“
4、船舶”有严格的区别。根据交通部和农业部的分工,渔业部门负责全国渔船的管理,包括登记、检验、发证和防污等工作。在以前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渔上交通安全法》里,渔业部门仅负责渔港水域内的渔船管理,渔港外渔业船舶的监督管理权没有在法律中明确。新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即上述的第五条第四款。这一条款明确了渔港水域内除军事船舶以外的所有船舶,以及所有渔业船舶无论在渔港水域内、外均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监督管理权。第五第规定除了船舶以外,另一个重要职责是“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工作”,这就要求各级渔业部门认
5、真做好鱼、虾、贝、藻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路线以及养殖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好渔业水域资源和环境的监察、监测以及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各项活动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建闸筑坝、港口码头,石油化工等海洋、海岸工程,对渔业水域有直接影响的单位的排污要加强监督管理,防止污染渔业水域,保证渔业水域生物种类、数量和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保障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往,渔业部门的管理对象主要是渔业资源,因其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使监管措施复杂,难度很大。新《海洋环境保护法》将渔业水域确定为渔业部门的管理对象,具有区域性和确定性,从而决定了渔业部门区
6、域管理的法律地位。3 《海洋环境保护法》有关渔业的法律责任为了严格控制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资源,新《海洋环境保护法》中除个别情况外,有关强制性和禁止性的规定,都明确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并加大了处罚力度。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依照分部门管理,分部门负责,分部门处理的原则进行分工。有关渔业方面的法律责任《,海洋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根据下列有关处罚内容、处罚种类和处罚额度作出处理:(1)第19、33、34、35、36条,不按规定(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向海域排放污染物和超标排放的,依据第73条2项,处以2万元以上10万
7、元以下罚款;(2)第17条,发生事故或突发性事件造成污染事故,不采取处理措施,依据73条4项,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不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按74条2项,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3)第19条,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现场检查时,拒绝或者弄虚做假的,依据75条,予以警告并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4)第33、51、52、53、62条,向海洋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液和高、中水平放射性废水的,依据73条1项,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3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5)第69条,港口、码头、装卸站及渔船未按规定配备防污设施
8、器材的,依据第88条1项,予以警告并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6)第20条,造成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破坏的,依据76条,责令限期改正、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入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