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感染与致病机制

微生物感染与致病机制

ID:26498295

大小:2.37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8-11-27

微生物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1页
微生物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2页
微生物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3页
微生物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4页
微生物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感染与致病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篇微生物的基本原理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MicrobialInfectionandimmunity第一节正常菌群第二节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第三节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第四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第五节医院内感染9/7/20211基本概念细菌的感染(bacterialinfection)或传染:指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bacterium,nonpathogen)9/7/20212少数细菌总有致病性许多细菌具有潜在致病性大多细菌

2、不具有致病性9/7/20213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normalflora)。9/7/20214正常菌群的分布9/7/20215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分布及数量人体各部位正常细菌数量9/7/202169/7/20217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1.生物拮抗——作屏障2.营养作用——产营养,合成维生素3.免疫作用——有免疫,SIgA4.抗衰老作用——产生SOD,除废物5.抗肿瘤作用

3、9/7/20218占位性生物屏障作用9/7/20219生物膜(biofilm,BF)是指附着于有生命和无生命体表的有组织的共生的微生物群落。BF中含90%以上的水分,其余是与微生物有关的组成,其中包括活菌、死菌、代谢产物、细菌分泌的大分子多聚物、吸附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的裂解产物。BF存在着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DNA、RNA、肽聚糖、脂质和磷脂等。显微镜下显示,BF呈蘑菇状,形成水道。阴道内的微生物就是寄生在这层膜里,从中获得营养,逃避宿主的免疫排斥以及抗生素的杀伤。9/7/2021109/7/202111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

4、thogen):机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平衡状态及正常菌群之间的平衡,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细菌成了致病菌。致病条件: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microbialselectionandsubstitution)二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二、机会致病菌(opportunitisticpathogen)9/7/202112细菌方面机体方面正常菌群/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寄生部位改变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下降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9/7/202113三、微

5、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宿主、以及微生物和宿主与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科学。其基本研究内容有微生态平衡(eubiosis)、微生态失调(dysbiosis)和生态调整(microecologicaladjustment)。9/7/202114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正常菌群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为菌群失调。如果引起宿主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损伤导致出现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microbialselectionandsubstitution)。菌群失调时常导致二重感染或重

6、叠感染(superinfection)。9/7/202115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因素环境因素人体微生态平衡分娩创伤微生物妊娠年龄月经药物激素手术射线免疫9/7/202116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粪便涂片健康壮年粪便涂片健康老年粪便涂片9/7/202117Probiotics定义是含活菌和(或)包括菌体组分及代谢产物的死菌的生物制品,经口或其他黏膜投入,旨在黏膜表面改善微生物与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最近FAO对probiotics定义是:当摄入足够数量时能给宿主带来有益的、健康的影响的活的微生物。国内学者一般将probiotics翻译为益生菌或微生态制剂。

7、9/7/202118Probiotics制剂的要求能够很好地粘附于局部上皮细胞;能够定居并繁殖,并形成正常、平衡的菌群;各种制剂中要含有足量的活菌,以保证每日的最低摄入量,乳杆菌每日量不应少于108个活菌;能够阻止致病微生物的粘附;能产酸性物质、H2O2、生物活性物质和细胞素等物质,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安全,无副作用、无侵袭性和无致癌性。9/7/202119致病性(质)细菌引起疾病的能力毒力virulenceofbacteria(量)表示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9/7/202120侵袭力产毒性毒力侵入

8、数量侵入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