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doc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doc

ID:26496923

大小:5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7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doc_第1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doc_第2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doc_第3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doc_第4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三个自信”复旦大学关工委顾问、原复旦大学党委书记钱冬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日和2015年1月23日两次集体学习会上分别就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做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抓住了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这一根本中的根本。本文谈一下自己按照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体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应当着重确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共产党员政治立场,提高思想水平和处理问题、联系群众、做好工作的本领

2、。一、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我认为对我们一般共产党员而言,特别要重视学习、理解唯物史观。(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这个唯物主义最根本原理,应用到人类社会,就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简言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唯物主义者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及其上层建筑的改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概括他的研究结果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

3、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段话是历史唯物主义最经典的表述。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是他从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

4、来的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先进思想)相互作用的富有创意的论点。(二)实践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不是旧唯物主义认为的人和对象简单的、消极的反映和被反映(“照镜子”)的关系,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彼此互动发展的关系,人作为实践主体在其中发挥着能动作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突出阐述了人们实践的这种能动作用,而且认为实践是“革命的”、“批判的”。马克思在这里又提出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性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唯心主义哲学也强调人的能动性,但他们所说的能

5、动性是脱离客观世界的主观想象,“绝对意志”,颠倒了人的意识与物质世界、社会存在的关系。最著名的就是黑格尔哲学。(三)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盛赞黑格尔的辩证法,他说《资本论》的方法就是“辩证方法”,“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不过,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他说,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的恐惧,“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

6、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对立面的统一’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就要把这些过程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列宁在这里揭示了发展的“自己运动”,即内在动力——矛盾运动。毛泽东的《矛盾论》根据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的这个辩证法的核心原理。(四)群众观点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个根本

7、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上的作用,毛泽东提出了一个经典的论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的群众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发挥到极致。哲学中一个始终存在的争议是个人和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即“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历史造就英雄”。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文有过精彩的论述:杰出人物不能改变“事变的总趋势,他们本身只是凭借这种趋势才存在”;“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所具备的特点使得他最能为当时在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影响下产生的伟大社会服务。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