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96910
大小:5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27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申请表申请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公章)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联系人及电话:王景伟,13917235525一、学校发展历史沿革、办学特色简介(不超过1500字)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批准开始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试点工作,198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全国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中唯一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7年,成为全国试点的三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转制为全日制高
2、等职业院校,已为上海乃至全国输送了以包起帆、李斌为代表的130余名市级、国家级高技能劳模人才,被社会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职业教育的标杆”。2001年与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03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04年,学校全面启动学科建设工作,2005年,获得上海市重点学科的突破(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及环境功能材料)。2009年4月,被上海市教委列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开启了学校发展新篇章。2011年,学校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位于浦东
3、金桥出口加工区,占地800亩。下设8个学院、2个部(思想理论教学部、体育部)、2个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分析测试中心)、10个研究所。现有工、经、管、文、理5个门类,14个学科,29个本科专业,其中有17个理工科、9个经济管理、3个语言文学类,另有30个高职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人。本着“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思想,学校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实施了“50+10”人才引进计划,即每年引进60名教师,其中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实施了“百人”计划,现已形成了一支实力
4、雄厚,能够胜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30%。目前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56名,副高职称224名,涌现了一批国内外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极大地加强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知识服务实力,近五年里,我校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863计划2项,承接了6000多万元的横向课题。此外,极大地促进了重点学科、教育高地、高水平特色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学校有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及环境功能材料),上海教委重点学科3个(测控自动化、电子产品与环境工程、机
5、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上海市教育高地项目3个(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上海市高水平特色项目2个(工业与信息化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电子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制造及安全处理支撑平台建设)。这些项目也使得学校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上海市教育研究成果奖等一系列奖项。2002年学校搬迁浦东后,毗邻4个国家级产业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外高桥保税区),坐拥校区与园区的合作优势,提出了“与企业同行,和浦东同辉”的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他方为中心,坚持发扬
6、“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通过成立教育发展理事会和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联办二级学院、共建实验实训中心等途径,努力实现校企合作的“零距离”结合。学校坚持立足浦东,服务上海,面向全国,联系世界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校际和教育国际化合作,已与英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台湾等地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密切合作。学校的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江泽民同志曾亲临我校参加首届教师节活动,并于2000年为我校建校四十周年亲笔题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专业人才”,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员
7、工。进入21世纪以来,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科技部以及上海市各级领导先后来校视察或指导工作,对二工大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二、与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情况(不超过1500字)本次申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为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聚焦在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方向,支撑学科为环境工程(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工艺)、环保设备、绿色电子材料,相关学科为物流管理(逆向物流)、机械制造、测控自动化。不同于城市固体废物(MSW),电子废弃物(WEEE)具有回收价值高、污染危害大、
8、增长速率快的特点,2002年以来,电子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理处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随之,开始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处理处置技术政策和技术规范。2006年之后,先后颁布了系列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如《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电子废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