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8748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汉文化视角下的象征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文化视角下的象征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汉文化视角下的象征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引言 汉语的象征词语在汉语词汇中占有重大的比例,通过对象征词的研究和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对于汉语教学来说是很重的,不单单是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上的教学,而是通过词汇的镜子来折射出汉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象征词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美国人类学家A.怀特说:人类的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在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人仅仅是动物而不是人类了。①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
2、。其中词汇十三要素中最活跃的部分。各种文化的个性和思维特征经过历史的沉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中华民族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则深刻的表现为思维习惯的内向探求和自我省悟,表达侧重含蓄式和具象式,喜欢用客观的事物的比喻和谐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于是一些象征词语便保留在我们的汉语词汇当中。 二、文化的理据视角看象征词汇 文化理据是通过对词汇的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变化进行词的理据研究,但大多数是由于该词的理据不能从构词角度分析获得,而只能从该词产生的历史典故或神话传说来判断,很多文化理据类的词是通过这种方法来研究理据的,象征词在汉语的词汇中就属于此类词。 语词理据是语词发生、发展的促
3、动因素,因而总是先于语词的形成而存在。词汇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历时的系统,所以研究词的理据要从词汇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入手。 汉语的象征词语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它深刻的反映着民族的哲学思想和民族心态。汉民族自古就有重和谐,爱群本文由.L.收集整理体的传统观念,汉语一些词如福、禄、祯、祥,这样的词,正反映了汉民族对幸福安康、富裕美满、吉祥如意、美好的愿望和价值观念。汉语词语的象征意义是根据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表征特性或谐音的关系并通过联想而生发出来的。汉语词语的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具体的事物形态习性特征来表示一种抽象的意义,或者说,象征词语往往通过客观事物的特点来
4、象征主观心理。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借物征取义的象词此很多,笔者划分大致归为三类;神话传说或文学典故、谐音双关、自然属性及特点。 (一)象征义源于神话传说或典故 被我们推崇为四灵的动物龙、凤、麒麟、龟、,是我们汉民族自古以来就赋予以神灵和传说的动物。把龙作为崇拜的图腾可追溯到上古时代,这与我们汉民族农耕时代有关,人们为了祈福求雨,在各地所见的一些龙王庙就是我们对龙崇拜的一种体现,当让这与当时的落后生产力有关,人们把不可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灵的庇护和暗示。龙在封建时代还具有帝王的象征,从和龙这个词组成的复合词中我们都可以清晰的看出和皇帝有关,如龙颜就是指皇帝的面容。凤是传说中的神
5、鸟。《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凤在古代封建帝王之家有帝后的象征。 (二)自然属性及特点 人们对事物的概括和分类,范畴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其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或动植物的生长特点,人们又概括出了一批象征意义的词,如松、柏、竹这样的植物象征词。根据其自然生长特点可知,松、柏四季常青,树龄可达到千年,所以我们在为老人生日祝寿时,就说:寿比南山不老松来表达我们对老人长寿健康的美好愿望。竹因其高直挺拔,冬夏季节常青,中空有节。所以一般文人墨客就用竹来赞美和象征高贵的品格。梅,梅花在严寒的冬季盛开,梅花色淡清香。枝干无叶如铁。所以人们常用梅来象征高雅纯洁、清
6、丽而含铁骨之气的高贵品性。菊在秋末冬初开放,具有凌霜耐寒,清香飘逸等特性,所以人们常用菊来象征坚毅,清雅、淡薄的高贵品格。兰由生长于空谷山岩,风姿飒爽飘逸,其淡雅幽香。因此人们常以兰象征高雅、纯洁的品格。因此,人们常有把梅、兰、菊、竹誉为花木中的四君子。 三、象征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汉语词汇和文化的关系。研究汉语的象征词语的文化含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因为从语言的的符号角度去介绍该语言所载的文化信息,是深入理解该民族文化并进而深入地掌握语言的一条重要的捷径。如果学生了解或掌握了一定的汉语词汇背后的象征义,用举一反
7、三的方式来推测出其他与其组合的意义,便可找寻其中规律快速掌握生词。研究一个词语的历史发展其实也就是研究了该词产生和使用的文化背景。通过分析其文化背景来研究其理据的词语,大多数是由于该词的理据不能从构词角度分析获得,而只能从该词产生的历史典故或神话传说来判断。大多数是由于该词的理据不能从构词角度分析获得,而只能从该词产生的历史典故或神话传说来判断或从其文化象征来判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不对文化的的深入了解,仅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去教授汉语学习者的话,会给汉语学习者一种汉语难的印象,如果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