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

“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

ID:26485113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 _第1页
“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 _第2页
“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 _第3页
“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 _第4页
“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 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2010年11月11日,李炳亭站长带领一行九人深入我校高效课堂进行指导,并同意把我校免费吸收为全国名校共同体成员,随后我校全体教师听取了李炳亭站长的“高效课堂”讲座,5个小时的报告对我们的启发非常大,收获相当多,“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总所周知,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自己放在首位,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和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更多方面的能力,这样势必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有重要影响。但什么样的

2、课堂才能高效呢?一、师生关系和师生角色的彻底转变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二、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各有功能:预习

3、能培养自学能力,是展示的前提,展示是拓展提升的最佳时机,在学生已发现不能说出时点拨效果最好,展示还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提高研究学习的主动性,心得体会《“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反馈便是保证效果全面落实的最好措施。认真的研究预习、展示和反馈的组织方法和技巧,这是课堂改革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学生的展示环节,不要怕出错,只有出错,才会有对抗的生成,对抗的结果就会有课堂动态的生成,最好才会有知识的生成。另外,教师要预知展示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提前预防,可在学生在预习时提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

4、自己预习的成果或自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指导。要告诉学生怎么展示,展示什么内容。一是要让学生明白展示的是自己本小组的预习成果,展示出来后是要让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质疑、讨论的,而不是自己就是老师了,甚至还有的同学像老师一样给提问题让同学来回答或让同学起来再念一遍题目等。同时,课堂的展示要注意让尽多的同学进行展示,体现出学生参与的全员性,不要由老师一言堂变成了某个学生的一言堂。三、学生的全员参与,充分利用小组的作用重视弱势群体,发动优生教差生,给差生充

5、分表现的机会。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老师讲的成功,也不是老师在课堂上提几个好学生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而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他们都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高效课堂的核心不是课堂,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研究学习学风的形成,我们要围绕这个核心去设计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对,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欲望呢?那就是“带着任务去学习,让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高效课堂改革决不能忽视展示的环节,巧妙地设计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我们的课改走向成功。照抄别人,

6、是达不到人家那种效果的。我们只有认真分析自己,研究别人,把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优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走向成功。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学习一些对我们有用的再辅以自己的想法来改革我们的课堂。总之,对我们有用的用之,不适用的弃之。“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2  第2篇李佩成资料”“李佩成简介”“李佩成个人资料”“李佩成简历  〖预览〗李佩成同志在西北农业大学工作期间曾任副校长,兼任由他参与创办的我国第一个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农业部科技委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1992年由西北农大

7、调入西安地质学院,后并入长安大学工作至今,在此期间创建了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中德合作)(国土部批准)、西安地院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建设部批准)等,并担任首任主任和院长。还兼任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咨询委员、水利部地下水专家组专家、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顾问等职。  李佩成院士长期在祖国大西北和黄土高原从事农业水土工程、水资源与环境、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渗流理论以及国土整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他深入实际、刻苦钻研、敬业重教、为人师表,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

8、养方面,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编辑本段个人成就  1964年,他提出了潜水井群非稳定渗流计算的割离井法理论及相应公式,后经深化研究使其成为能满足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和水井不同运行方式的13种求解模型,为解决排灌井群工程设计中的重大难题做出贡献。20世纪70年代初,与其他同志合作,研制成功了一种适合于黄土渗流机理的黄土辐射井,该井型推广到十多个省区,打破了黄土不能成为……“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3  第3篇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  〖预览〗李炳亭报告会心得体会  10月29日有幸聆听了李炳亭老师的报告,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