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83949
大小:53.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7
《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与对策郝文燕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初中新生已经从初一的称呼变成了七年级。这一名称的变化表明中学和小学是一体的,六年级结束了自然就是七年级了。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并不像六年级到七年级这般简单和顺理成章。中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要顺利的推进中学数学教学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内容体系的衔接问题。小学数学重视数与代数,在教材设置和检测中,数与代数占绝对的优势。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在教材中占得篇幅较少,要求相对较低,对于知识
2、点的严谨和严密上不足。而中学数学的教材体系中,空间与几何无疑是增加了篇幅,也提高了要求,对知识点的要求相当高,特别是公理和定理更是一个字也改动不得。统计与概率的研究无疑也是深入了的,对比小学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而言,统计与概率在中学数学的地位无疑是显著提高了。小学数学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几何与统计板块化的时间较少。这样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几何知识的教学让师生无所适从。比如画垂线这一知识,在小学四年级出现,题型包括两种即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材示意图是用三
3、角板的直角来作图,画出的垂线画到垂足处就停止了。教师教学也就没有要求延长所画垂线,让它穿过已知直线。但是到了中学,这样的画法就有问题了,因为没有穿过垂足的垂线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或一条射线,这与垂线的定义是相违背的,垂线是对直线而言的。这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的严密性问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导致在教学中,那些学过的知识比没学过的还难教。教师在接受七年级数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浏览教材,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学科在内容体系上的变化,做好心理准备。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学前学情分析,在单元教学前要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话,了
4、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小学教学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信息在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错误,分析根源,如果是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相冲突,要注重强调和练习。教学时间分配是第二个衔接问题。我们这里的小学教学点多,学生分散,很多学校是两人一班。小学以语数为主的考核方式让教师和学生都以语数为中心,虽然小学数学一至五年级每周是4课时,六年级每周5课时,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用于数学教学和辅导的时间远远超出规定课时数。可以说小学生数学成绩的获得更多来自于大量的练习和超长时间的辅导。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效益较低
5、,而其忽略优生的培养。而中学学科增加,各学科都同等重要,数学教师不能像小学一样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数学的教学和辅导,如果任由课堂教学效益低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学生的数学成绩必然下降,拿惯了高分的学生难以接受,家长也会埋怨中学的数学教师,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素养,能在课堂上吸引住学生,积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改变小学学习数学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中学与小学数学衔接的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
6、我们教师自己重视这一问题的客观存在,在工作中努力提高教学技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才能把学生顺利的带入中学的数学王国里来。二、学习状况分析及对策1、现状分析当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之际,也正是他们由儿童阶段向少年阶段过渡的开始,在他们心里上有努力前进的愿望,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儿童,自制力差、贪玩、无目标是他们的特点,他们需要老师的鼓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1)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的记忆力较强,但理解力较差,习惯于具体思维而不习惯于抽象思维,不善于独立思考,对老师有依赖心理,解题常要给个样子。(2
7、)在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小学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小学数学课里新课份量少;让学生动口动手、巩固练习的时间较多;学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记忆运算法则与提高运算能力;不少学生忽视运用概念、性质来指导运算,学生只满足于做对答案,而不苛求于解题过程的合理性、逻辑性、多样性。(3)在知识状况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关系,学生的数学知识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局限。例如,他们只知道零表示没有物体,他们虽然知道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可以与分数互化,但总以为两者形式不同,而不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对策(1)兴趣上的衔接与培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
8、斯基说过:“没有认识的愿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试想,如果你的学生对你所教的课毫无兴趣,没有任何求知欲,还谈得上什么提高教学质量呢?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的学习对初一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的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兴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