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79242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稳定期45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耳穴压豆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稳定期45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埋线疗法在治疗哮喘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随机分组对比法,将哮喘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选用耳穴压豆与穴位埋线疗法结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选择标准 1.2.1纳入标准(1)根据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属于轻、中度者;(2)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且哮喘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2、,20年以内者;(3)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用力呼气体积(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4)年龄18岁~68岁;(5)能够正确描述本人意愿,自愿填写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临床试验者。 1.2.2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对羊肠线过敏及妇女妊娠及哺乳期等。(2)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者;(3)近14天之内,曾口服药物H1-抗组胺制剂及(或)白三烯拮抗剂者,或近1年内,曾接受过特定免疫疗法者;(4)纳入后依从性差且未按试验方案治疗的患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治疗方法:劝患者戒
3、烟,根据病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并给予祛痰平喘药。中医:肺虚证:玉屏风散加减。脾虚证:六君子汤加减。肾虚证:金匮肾气丸加减。实验组:在对照组医治的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疗法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耳穴压豆治疗是将王不留行籽贴敷于患者的肺、神门、皮质下和交感等耳穴反应区上。指导患者自行按压其耳穴反应区上的王不留行籽,每天按压3~5次,每次按压2~3min。每周更换1次王不留行籽,应连续治疗2~3周。穴位埋线,取穴:�p侧(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定喘、丰隆、足三里穴)。取背部穴时患者呈坐俯位,指压取穴位后,常规消
4、毒穴位皮肤戴无菌手套,将0000号医用羊肠线用无菌剪刀剪成0.5~1cm长,装入一次性穴位埋线针前端内,将一次性埋线针以90度向穴位直刺,进针约1~1.5寸左右,上下提插得气后,左手固定,右手推针芯后拔出针管,使羊肠线置入穴位皮肤内,线头不外露于皮肤外。按压片刻,消毒针孔,指导患者2~3d内不洗澡。每15~20d治疗1次,3次后,观察效果。 1.4疗效评定标准[2](1)痊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3)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
5、4)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或进一步加重。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中,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44%。在实验组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
6、有显著性(P<0.05)。 2.2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常见的不良表现有3种:①过敏:常见局部皮肤发烧,出现瘙痒、红色斑丘疹。②感染: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严重者发生化脓等。③晕针:耳穴压豆及埋线后出现头昏、无力,汗出,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等胃肠道不适等。处理:①按无菌原则操作,做到一人一用,严防感染。②严格掌握好埋线深度,选准穴位,进针不可过深,防止损伤内脏。③耳穴压豆及埋线后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禁食:牛羊肉、动物内脏、咸鸡蛋、松花蛋等。可进食水果、蔬菜、鸡肉等。④耳穴压豆及埋线后宜多休息,2~3d内局部禁沾水,禁止剧烈活
7、动。⑤耳穴压豆及埋线部位出现酸、麻、胀、痛的感受属正常现象,是刺激穴位得气的表现。部分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是个体差异的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3讨论 中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息息相关,耳穴与机体的五脏六腑有内在联系。故耳穴治病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运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来治病。取肺穴有宣肺、平喘、祛痰之功,交感穴有对抗迷走神经的作用,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抑制腺体分泌使血管收缩,黏膜肿胀消退;神门、皮质下具有镇
8、静、解痉、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对过敏性体质及哮喘反复发作者,采用耳穴压豆法不但能预防哮喘的发作,而且见效快,避免药物引起的副作用,且有补肾、健脾、益气的功效[3]。 穴位埋线根据《难经》理论:“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治疗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