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73070
大小:121.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1-27
《林毅夫教授经济思想述评8606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林毅夫教授经济思想述评一、前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发展成为举国上下压倒一切的任务。顺应这种新的社会潮流,经济学很快在诸多社会科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令人景仰的显学。经济学的繁荣带来了经济学家社会地位的提高,有需求就有供给,经济学家队伍也跟着壮大起来。在众多经济学家当中,有一个十分光彩夺目的年轻学者,他就是林毅夫教授。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学家队伍中,林毅夫教授在许多方面都是十分独特的,无论治学还是个人经历都是如此。这不仅因为他来自台湾,更重要的是他占去了中国
2、经济学界太多的第一。他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是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教授的关门弟子。他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国际最权威的经济学学术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是目前在国际经济学界受到瞩目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运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从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看,到目前为止中
3、国大陆经济学家恐无一人能望其项背。对于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经济学家,一般人都会以为他一定是自幼就对经济学十分感兴趣的有心人,并很早就投入到经济学学习和研究中去了。然而,林毅夫教授进入经济学殿堂不但是很偶然的机缘,而且为时已经比较晚了,直到1979年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攻读硕士学位才算是开始了系统学习经济学的历程,那时他已经27岁,1982年才出国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林毅夫教授当初到北京大学读书,目的并不是为了将来从事经济学研究,而主要是因为初到大陆,需要加深对大陆社会的了解。198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
4、茨教授和盖尔·D·约翰逊教授应复旦大学的邀请访问复旦大学,回国前顺道到北京大学发表演讲。由于林毅夫教授英语出色,被北大校方指定担任翻译工作,他的信心和才气赢得了舒尔茨教授和盖尔·D·约翰逊教授的信任,他们回国后写信给北大经济学系和林毅夫教授本人,邀请他到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亲自担任他的导师。到芝加哥大学以后,林毅夫教授才真正开始以经济学研究为自己追求的事业。33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是全美大学最好的经济系,云集了一大批大师级经济学家,素以学风严谨、淘汰率高著称。当时林毅夫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国内经济学教育
5、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学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面对这种巨大挑战,林毅夫付出了超人的努力,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去,几年间他几乎没有休息日。他的勤奋努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学习成绩优异,以四年的时间在同时入学的同学中第一个拿到博士学位,而一般人拿到博士学位需要五到七年的时间。他的毕业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舒尔茨教授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他后来为国际学术界所广为称道的学术见解正是萌芽于这一时期。对于一个在经济学研究上取得了杰出成就的学者而言,这未免有些传奇
6、。然而,林毅夫教授从不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他始终坚持,如果说自己取得了一些学术成就,那只不过是因为他付出了比许多人都要多的努力和心血。事实正是如此。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林毅夫教授最大的特点就是“忙”,人们看到他时总是在工作。他曾经教育自己的学生:“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在他看来,唯有勤奋、敬业才是成功的捷径。具体到经济学研究,他曾经总结道:经济学是社会科学,所以治学者首先要深入真实社会现象,其次要有严格系统的学科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经济问题产生较好的悟性,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
7、的本质特征。“悟性”固然重要,但是悟性说到底来源于勤奋钻研。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只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驱使一个人不断地刻苦前进。二、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自生能力的独创性研究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中国的发展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发展努力成功后对世界的贡献之大也同样可想而知。但是,面对中国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已有的经济理论显得苍白无力,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甚至断言,谁能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谁就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如何正确理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如何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8、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对经济学家既是个巨大挑战,又是个难得的机遇。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最后获得成功,那么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文明能够像中国这样经历由盛转衰,再由衰转盛的过程,堪称世界最大的经济奇迹。33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和事业心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从步入经济学界开始,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对这一历史性问题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他与蔡昉、李周两位学者合作,第一次对二十世纪后半期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