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53219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7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提升,包含国学在内的中华文化正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明确国学概念的丰富内涵及国学与儒学、传统文化、经典、国子学、中国学、国粹等概念的关系,则是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国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 关键词:国学概念传统文化国学教育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号角的吹响,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华文化越发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引起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学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国学教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各种国学培训班、读经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大学作为先进文化的高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大学生国学教育的状况参差不齐,一些教育者对国学内涵的理解不够到位。准确地把握国学的丰富内容体系,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国学教育,否则可能会南辕北辙。 一、国
3、学的含义 何为国学?如同何为文化、何为哲学一样,这是一个见仁见智、很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从国学大师到专家学者都曾给国学下过定义或者给国学进行过范畴界定,各种说法莫衷一是。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说: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国故包含国粹,但它又包含国渣。[1]章太炎的《国学讲义》则将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部分,并重点阐述了经学、哲学、文学等哲学派别[2]。书画大师、国学家范曾在《国学开讲》中指出学习国学的方
4、便法门在于读经、读史、爱文学等[3]。芳园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包括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天人之学、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文化、百工名物等[4]。 国学是一个比较笼统、宽泛乃至弹性的概念,梳理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旨趣,笔者认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就是指中国过去的一切历史文化,包括学术、思想、典章制度、礼俗、风物、艺术等;狭义的国学则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文化。 二、大学生国学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未来主力军。文化传承创新
5、是当代大学的四大功能之一,国学是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以国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需要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之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中华文化的蓬勃发展与伟大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脱离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文化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母版和文化底色,国学中蕴含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的精神动
6、力和营养。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关系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民族的复兴,绝不可以忽视。 2.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西方思潮、网络文化的冲击,有些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淡化、诚信意识淡薄、心态浮躁及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表现与倾向;甚至疏远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认为其不合时宜、没什么用,热衷于时尚主义及快餐文化。 调查发现,大学生以拓宽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完善知识结构等为目的而阅读的比例急
7、剧下降。当前大学生的阅读行为明显呈现出网络化、功利化、碎片化、娱乐化等倾向,这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5]。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修齐治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衷共济、向善致美等入世担当精神、家国情怀和价值取向。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对于大学生凝聚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提高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面对大学生国学教育困境的积极回应 高等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主义、唯知主义倾向,由于国学教育难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或者明显的经济效益,大学生国学教育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8、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如刮风式、运动式的国学教育工作开展得较多,忽冷忽热,对于大学生国学教育的机制缺乏较深层次的思考;缺少顶层设计,相关教育措施的具体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存在随机而为、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