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ID:2643471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_第1页
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_第2页
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_第3页
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_第4页
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_第5页
资源描述:

《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41例,其中96例采用隔姜灸和中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急性期用西药治疗,急性期过后用中药治疗(对照组),观察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优于对照组的84.3%(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显著治疗效果。【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瘫俗称“口眼歪斜”,即现代医学所说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一般认为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

2、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占所有周围性面瘫的75%[1],在我国的患病率较高,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往往给患者留下面神经麻痹等后遗症。我科于2006年3月—2008年3月采用穴位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41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男36例,女60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天,平均7.8天。对照组男17例,女28例;年龄16~68岁,平

3、均年龄3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1天,平均8.1天。两组病例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周围性面瘫诊断参照《实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2]。患者发病往往有吹风、受凉、受潮、病毒感染等,少数患者有耳后或面部不适感,有的出现一侧周围性面瘫,但要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定位诊断标准参照《现代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3]制定:(1)单纯性面神经炎。定位:茎乳突孔或以下部位受损。临床表现:面肌运动障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2)Bell氏面瘫

4、。定位:在面神经管内(茎乳突孔),面神经管中鼓管索和蹬骨肌神经之间受损。临床表现:面肌麻痹,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3)Hunt氏面瘫。定位:膝状神经节处受损及岩浅大神经受损。临床表现:面瘫,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听觉过敏,泪腺分泌丧失,耳甲与乳突区痛,亦可有耳廓、外耳道疱疹。急性期的界定标准为病程7天以内[4]。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中医分型:(1)风寒痹阻型:面瘫、口眼歪斜、耳后疼痛、乳突部明显压痛,口淡无味,纳差,苔薄白,脉浮紧。(2)肝胆湿热型:面瘫、耳后疼痛,口苦,咽

5、干,情绪急躁,心烦,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细数或濡数。(3)气阴两虚型:面瘫、气短、乏力、纳差,少寐多梦,舌淡白,脉弦细无力。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在急性期(7天)进行患侧面部穴位隔姜灸和中药治疗。(1)穴位灸:取攒竹、太阳、阳白、颊车、地仓、承浆、合谷(双)穴,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以配穴。风寒痹阻型加外关、翳风;肝胆湿热型加太冲、翳风;气阴两虚型加三阴交、足三里、翳风。操作方法:选择大块新鲜生姜切成比五分硬币略厚的大片(约一分多厚,太厚不易传热,太薄易烧伤)。用针点刺许多孔,以便热力传导。将艾绒

6、捏成小艾炷,面部艾炷如小麦或绿豆大小;四肢艾炷如蚕豆或黄豆大小,松紧适中,放到生姜片上,点燃移至患侧穴位上,面部每穴灸2~3壮,四肢每穴灸4~5壮,每周3次,6次为1个疗程,疗间休息3天。(2)中药:白附子10g,防风12g,钩藤18g,胆南星12g,川芎12g,赤芍12g,萆薢12g,鸡血藤20g,蝉蜕12g,僵蚕10g,全蝎6g,白芷8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日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2.2对照组在急性期(7天)不用隔姜灸和中药治疗,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强的松。急性期过后,仅

7、用上述中药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在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实用临床神经病学》[5]制定。治愈: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患侧、健侧面部肌肉对称,患侧眼睑闭合完全,鼻唇沟基本对称,口角无歪斜;显效: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大部分恢复,患侧眼睑能闭合,静止时面部外观正常,鼻唇沟稍浅,笑时口角歪斜;好转: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无效: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无改善。  3.2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照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

8、5  4护理  4.1施灸前护理因灸法须燃烧艾炷,患者会有紧张、畏惧心理,害怕损伤了自己面部皮肤,造成更不美观而影响生活和工作。针对患者心理顾虑,耐心作好解释工作,解除担忧,让患者愿意接受并配合灸法治疗。  4.2施灸中护理施灸过程中,应注意室内温度,安置好患者体位,嘱咐不要随意移动,以免姜片滑脱或烫伤皮肤。严密观察施灸中不良反应,特别是体质稍虚者,告知施灸开始可能会有发热、疲倦、口干、身体不适等,随后会消失。如若出现恶心、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