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推进创新教育进程 促进创造性人才培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推进创新教育进程促进创造性人才培养摘要:创造力是完善人类自身的一种重要机能,在教育活动中,创造力是不能“教”的,所以,我们必须用创新意识武装我们的头脑,全面引入“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方面,重视学生“学知识的过程”,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培养创造性的环境”。 关键词:思考;做;创造力 一、我们这样去思考 人总是需要创造力的,可人们的一贯做法又极容易扼杀创造性。表现在教育工作中则更为突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更有巨大的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所以,教育对于创造力,犹如逆水与行舟,要么我们教育是培养和解放创造力的,要么,我们的教育是压抑和扼杀创造力的。其中,
2、没有任何中间道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所从事的教育没有解放和培养创造力,那么,你的工作一定就是在扼杀创造力,或者换种方式,你在给我们的民族灌下慢性毒药。 创造力是不能教的,能“教”的东西,肯定不是创造力。实行创新教育,首先在于我们怎样去认识创造力。尽管目前我们对于创造力的内涵仍然争论不休,无法定论,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人的创造力是一种混合物,而并非单质。它是人的各种能力的融合。比如,从智力因素方面说:有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对新生事物的敏锐感受性,对复杂事物的洞察,对传统问题的再定义能力,对旧观念的怀疑性和批判性等等。但是,创造力不仅仅与智力因素有关,更本质的
3、地方,是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人的独立性,求异性,冒险精神,坚韧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和协调性,高度的直觉和自主性等等。因此,有些专家干脆把创造力与人格联系在一起,也是不无道理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尔·福特曾指出:“从狭义上讲,创造力是指最能代表创造性人物的特征的各种能力。创造力决定个体是否有能力在显著水平上显示出创造性质的结果,还取决于他的动机和气质特征……也就是创造性人格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像今天这样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更紧迫。创造力与个性品质的突出关系又在时刻提醒我们——
4、创造性和学校教育是紧密联系的,而这正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软肋所在。我们在这张白纸上,还有很多需要书写的空间。二、我们是这样做的…… 首先,必须用创造意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这是前提。只有用创新的头脑去指导我们的创新教育,才能够最终胜利。用创造性的思想去创造性地做教育工作,大胆抛弃学校教育教学中一切旧的、不合时代发展和新形势下要求的东西,打破一切束缚人全面发展的条条框框,以“革命式”的变革求得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在对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引入“创新教育”理念。 1.在课堂教学方面。首先,我们
5、学校打破了多年的传统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注重孩子们在学习中表现的自主意识,牢牢树立“学习知识过程的开展”远比“学习知识结果的取得”更重要得多的观念。 例如五年级教授《鲸》一课,按照传统的观念和要求,老师会先让孩子们阅读文章,然后逐步讲解文章有如何的层次,讲授了如何的关于鲸的知识。学完之后,若哪一个学生能合上课本,把书中所介绍的鲸的知识“重复”一遍,那么无论老师或家长都会乐得合不拢嘴,心满意足。而我们认为,既然是课本上有的知识,还何必去讲授呢?学生课内用40分钟仅去读一篇文章,他的各种收获就算放大了又有多少呢? 我们却并没有去“教”这一课,而是留下作业
6、:“自己准备你认为有用的图书资料,写一篇关于鲸的研究报告。呵,这下可热闹了。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找来一大摞书,翻书、阅读、勾画、摘录、选材、分析、总结……两天下来,每个人都完成了一份自己的“研究报告书”,里边自然涵盖了课本《鲸》中所有的知识点。你说,孩子们不是在创造性劳动吗?之后哪怕留出十分钟时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鲸》一课,效果会怎样呢?——老虎都捉住了,猫就更不在话下。当然,关键不是孩子们在这两天的学习中了解了多少关于鲸的知识,那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们从一开始就是在自己“创造”,从收集准备图书,到查找书中有用的章节,再到选材,总结,孩子们始终处于一个学习状态。他
7、们必须依靠他们自己,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尽自己“吃奶”的劲儿去完成任务,这个“学习知识过程”的收获,要远比能“重复”出鲸有多大、多重要有价值得多。 我们一般认为:人们从事独立的创造性工作所付出的劳动代价是无比高昂的。因为在被迫或自愿从事这种创造性的工作时,人们要拿出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的能力,而不容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