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诗经王风黍离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经·王风·黍离》一、教学要求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领悟诗歌的内在意蕴和诗歌中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朗诵、领会、鉴赏。二、学习要点《黍离》中的主题以及历代对这一主题的发挥与引申。《黍离》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三、创作背景西周末年,相传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戎族入侵,诸侯不再勤王,西周于是灭亡,都城镐京被夷为平地。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阳,国势就此一蹶不振。东周王朝的士大夫,对那繁华昌盛的宗周故都,自然怀有无限眷念之情。《黍离》一诗,《毛诗小序》以为“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
2、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文怀沙先生吟颂《诗经·王风·黍离》四、作品细读(1)作品的主旨:《毛诗序》云:“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四、作品细读(2)作品的主
3、旨(当代部分学者的观点):郭沫若:是旧家族悲伤自己的破产。(《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余冠英、金启华、雒江生等:是流浪者陈述他的哀思。(依次:《诗经选》、《诗经全译》、《诗经通诂》)蓝菊荪: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家园难舍说。(《诗经译注》)陈子展:诗人过宗周故都,看见小米高梁都很茂盛,引起了无限的感慨,无限的忧思的诗。(《国风选译》)高亨:西周之后,东周王朝的大夫,因事要到镐京,看见原来宗庙宫殿所在的地方变成田野,长了庄稼,他悲悼西周灭亡,因此作诗。(《诗经今注》)四、作品细读(3)“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近
4、指为此,远指为彼。《说文》:“彼,往有所加也。”此“彼”字,似是无义虚字,极易略过。若细细体会,却似吃颗橄榄,饶有滋味。彼,本指“那个地方”,但在这里,却又指“这个地方”。曰彼而指此,究是何故?让我们先往下看.“黍”,与下文“稷”,其品种学名说法不一,要皆小米之属。“离离”,指行列整齐之貌。此二句互文见义,指黍稷之苗,成行成列,繁茂昌盛。四、作品细读(4)然而,眼前之离离黍稷,却不是那昔日“社稷”,昔日那庄严的宗庙,巍峨的朝堂,繁华的街市,都早已被战火烧成一片瓦砾,而如今,这片瓦砾场也已不复存在,只有这一行行一棵棵绿油油一片禾苗了。看着这故
5、国遗址,自然便产生恍如隔世之感。身在此地,眼见此景,而情系故国,心系旧世,于是便指“此”为“彼”,把现在之此地,看成是与自己有着很大距离的“彼”地。这种距离是一种感情距离。诗中的时空,往往打上情感的烙印,以致发生变形扭曲。四、作品细读(5)“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呼天抢地之辞,但对“何人”,历来有三解:一解为造成宗周覆亡者,一解为“不知我者”,一解为自指。这三解均有牵强之处。《诗经》特别是《国风》中的许多诗,都是乐歌,有对唱、领唱、合唱、旁白、和声、序曲、尾声等不同表达角度。“悠悠”两句,不如看作是一曲终了旁白者之尾声或和声。是旁白者在感
6、叹:“天哪天哪,行迈靡靡的这位游子,忧伤得成了什么人啦!”四、作品细读(6)这首诗共分三段,每段通过部分“等位词”的变换,使诗之意境递进深化,这在《国风》中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章法结构。这三段绝大部分语词完全相同,只以“苗,穗,实”,“摇摇,如醉,如噎”两组等位词加以递进。从“苗”到“穗”到“实”,时间跨度几乎是整整一个季节。这犹如三个场景不变而贯之以黍稷成长结籽的特技镜头,代表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流逝,这一较长时间中,主人公仍在彷徨凭吊!诗不必严格遵守物理上的时空逻辑,这是艺术的特权。运用了这一特权,才将主人公从“摇摇”之“心在颤抖”,到“如醉
7、”之痴迷欲狂,到“如噎”之哽咽窒息,这一系列的故国之痛层层揭示出来。四、作品细读(7)由于本诗的流传,“黍离之悲”在中国文化中成了一种深沉的民族心理沉淀,成为亡国遗民借以抒发爱国情愫的一种典型意象。在中国文学中,抒发“黍离之悲”的诗、文、词、赋绵绵不绝。如著名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就是其中突出的两例。五、思考与练习一、反复吟颂《黍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二、探讨《黍离》的主题的多元性对于理解诗歌本意的意义。三、尽可能回归历史语境,领略《黍离》的内在意蕴和艺术表现手法。四
8、、归纳历代受到《黍离》影响的诗歌创作。五、延伸阅读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周振甫译注《诗经译注》中华书局冯浩菲《历代诗经论说述评》中华书局闻一多《闻一多诗经讲义》天津古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