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09995
大小:696.35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1-26
《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变迁末代沙皇全家照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01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高考回放:年份题型考点分值2012年非选择题苏联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82013年选择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考情分析: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误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具有现实性。考查多从分析和认识苏联经济道路探索的过程和经验教训为切入口。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考纲要求: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材料二: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材料三: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
3、,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这些材料反映了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怎样严峻的形势?①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②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叛乱③经济极端困难外: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内: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1、背景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极端困难)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切为了前线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1)、直接目的:保障战争的胜利(2)、主观目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材料一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既是一种政策,又是列宁和苏维埃政权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尝试,它已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材料二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政治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列宁选集》根本目的: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项目主要内容农业工业贸易分配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取消自由贸易(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实物配给制(一切生活必需品国家统一分配)3、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成年人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4、特点:排斥市场、货币关系,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自主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一、“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材料二、1919~1920年,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材料三、1918年列宁说:
6、“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1)这三段材料说明了什么?①特殊历史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②政策的实施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③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材料四、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五
7、、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材料六、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2)这三段材料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①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②国家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主义的配给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