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诗化的形式轨迹

鲁迅小说诗化的形式轨迹

ID:26405529

大小:2.53 MB

页数:162页

时间:2018-11-26

鲁迅小说诗化的形式轨迹_第1页
鲁迅小说诗化的形式轨迹_第2页
鲁迅小说诗化的形式轨迹_第3页
鲁迅小说诗化的形式轨迹_第4页
鲁迅小说诗化的形式轨迹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迅小说诗化的形式轨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鲁迅小说诗化的形式轨迹【原文出处】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原刊地名】黄石【原刊期号】200203【原刊页号】62~66【分类号】J3【分类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0210【作者】周进芳【作者简介】郧阳师专 中文系,湖北 丹江口 442700    周进芳(1961—),男,湖北仙桃人,郧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内容提要】鲁迅小说的诗化倾向是人所共知的。但这种倾向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呢?本文通过分析,从鲁迅小说特殊的透视方式、构架形态、表达形式和语言特点等四个方面,为鲁迅小说的诗化形式勾勒了一个基本的轮廓。【关键

2、词】鲁迅小说/文体特征/诗化形式【正文】    [中图分类号]H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02)03-0062-05    人们称鲁迅小说是“叙述的诗”[1]。那是因为在他的小说里,渗透着浓郁的诗情诗意。的确,不少鲁迅研究者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因此鲁迅小说诗化倾向的构成基础是什么?有没有其独特的机制?这个问题很有探讨的必要。    杜夫海纳曾说:形式乃是感性的整体性。由于它赋予对象以形式并使之存在,因而可以说形式既是意义,又是本质[2]。因此,要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就必须对鲁迅小说存在形式进行分析。

3、         一、尝鼎一脔,窥豹一斑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经摘引并加以肯定过费尔巴哈的这么一段话:“聪明的写作方法是先把读者也看做是有头脑的人,俏皮的写作手法还在于:它是不把一切都说出,而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事物的关系、条件和界限,在这种关系、条件和界限之下所出的语句才是有效果的和可以想象的。”[3]可见,从创作的角度讲,小说的诗化,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作者要通过自己有限而有效的叙事充分地激活读者的想象,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而要调动读者的想象,不能没有诗情的提炼。    鲁迅小说怎样提炼诗情呢?我

4、们知道,鲁迅并没有用长篇巨制来系统和全面地为读者展示那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血雨腥风的斗争场面,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一个截面,一点余波,“一木一石”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的氛围和特点。《风波》仅以一条辫子在农村引起的风波,深刻地反映了张勋复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变;《孔乙己》只描写了三尺柜台之外买酒喝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几个场面,却深刻地控诉了万恶的封建科举制度;《故乡》由故乡日益穷困凋敝的情景,引发了处在十字路口的归乡人对于“路”的思考。至于《肥皂》、《长明灯》、《头发的故事》、《一件小事》所写之事都极为细小,但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5、。这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方式,用古人的话讲,即“尝鼎一脔,窥豹一斑”的艺术。它是作家透视生活、观照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构成鲁迅小说诗情诗意化的前提和基石。    “尝鼎一脔,窥豹一斑”,它与诗感受和透视生活的方式是相通的。古人云:诗从侧出。“侧出”,肯定不是从正面,面对面地摹写和表现生活不是诗的方法;侧面也不是反面,背对生活如何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当然更不是全面,诗不需要也做不到全面地表现生活。所谓诗从侧出,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要注意角度的艺术,横看成岭侧成峰,是表现岭,还是表现峰,就有角度选择的问题。而进一层的理解,诗从侧出,则是指

6、站在艺术整体的高度,对部分、细节进行审视、取舍、抉择和安排,通过这个侧面表现事物的整体及其本质。    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4]要站在艺术整体的高度,研究素材,选择题材,当然要“严”;而通过细小的“一脔”“一斑”来见“全鼎”“全豹”,其“开掘”自然要深。正是由于对生活的这一种特殊视角和特殊处理,才使鲁迅小说具有包孕大千世界的丰富内蕴。比如《药》,写华老栓去刑场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儿子最终仍无可挽回地死去。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它并非想告诉读者:把人血馒头拿来当药吃

7、要误人性命。在这个表层故事的背后,不仅还有一个夏瑜为革命洒热血而血却被吃掉的故事,而且,这两个故事叠在一起,又生成出一个启蒙与被启蒙的深刻意义。又如《孔乙己》,鲁迅用一个酒店小伙计的口吻,津津乐道地讲述了关于那个外号叫孔乙己的特殊顾客的趣闻。但作家本意则显然不是要读者与酒店小伙计一起兴致勃勃地嘲笑孔乙己。在孔乙己逗人发笑的故事背后,是一个潦倒知识分子难容于世的辛酸故事,透过它,人们可以窥见到那个社会对于一个穷苦之人的凉薄心态。    香港学者黄维梁把中国现代小说分为两大技巧模式:“蕴藉者与浮慧者”。前者以鲁迅为代表,后者以钱钟书为代表

8、[5]。所谓“蕴藉”,是指含蓄、凝练、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古代文论有“藏”与“隐”之说,这也正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鲁迅深谙个中三昧,在创作实践中,极尽小中见大、咫尺千里之能:一个男人头上那根辫子,浓缩一个特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