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立法之完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立法之完善

ID:26405373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立法之完善_第1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立法之完善_第2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立法之完善_第3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立法之完善_第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立法之完善_第5页
资源描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立法之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立法之完善摘要: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是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条主线,劳动力端必将伴随着改革的推进产生根本性变革,在劳动就业、劳动力需求结构等方面对劳动关系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对劳动立法在提高劳动力资源素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成本和提供托底性民生保障等方面提出要求。劳动立法应通过适时调整适用范围、推进劳动者分层保护、强化职业培训法律制度、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立法和完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进行修正和完善。中国4/vie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劳动关系;劳动法  中图分类号:D912.5  文献标识码:A

2、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1.0020  2015年11月10日,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率和质量,增强经济的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当前经济下行、国家提出供�o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的劳动立法再次成为民众热议的对象,尤其是2016年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三次批评《劳动合同法》,让修法争议再起硝烟。本文意在探讨在修法的大背景下,劳动立法如何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进行修正和完善。  一、供给侧

3、结构性改革的要义及对劳动关系的深刻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主动适应新经济发展环境,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中国已不再是“需求决定型经济”,而是“供给决定型经济”。所谓供给决定型经济,是指经济体的产量由其供给或生产能力(由劳动力、资本设备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组成)决定,而不是由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所决定[1]。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生产要素将被重组,旧的要素配置模式被打破,新的配置模式亟待

4、形成,因而注定这一改革过程难度较大、发力较慢。  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是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条主线,劳动力端必然会伴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对劳动关系带来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  其一,对劳动就业的挑战。有研究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期,源于行政机制对传统产业的保护、制度红利对新兴产业孕育期的刺激,就业可能会迅猛增长,但是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市场淘汰机制作用逐渐加大,传统产业会加速退出市场,新兴产业又会面临生存考验,失业风险将暴露无遗。只有等到新兴产业真正崛起后,就业才能迎来向上的拐点[3]。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在供给侧改革过

5、程中,失业率增高、就业形式恶化在改革初期和中期是一个普遍现象。事实上,我国现阶段大量传统产业企业重组、倒闭、裁员问题已经对劳动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在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去产能”的背景下,诸多企业面临关、停、并、转的调整,必将规模性地裁减人员。未来改革过程中也将面临传统产业加速退出、大面积崩塌的风险,会进一步加速对低端劳动力的排斥,使就业迎来真正的挑战。  其二,对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使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其中,新兴战略产业诸如高科技产业、绿色产业等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劳动力

6、需求结构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总的发展趋势是,商品生产部门的劳动力需求逐步减小,非商品生产部门的劳动力需求逐步增加;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分布也将出现新的特点,即专业技术人员、非家庭服务人员、熟练工人等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劳动力从工业及农业部门向金融、保险及其他服务业转移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劳动立法提出的要求  法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可靠的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需要用法治的稳定性实现改革的可预测性并预防和降低风险。法治是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项任务的坚实保障。当然,法治要给改革留有

7、足够的空间,同时法治自身也要实现良法善治,做到尊重经济规律,立足中国国情,有效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当前我国已有立法通过调整和完善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例如,2014年新《公司法》最突出的亮点之一,是将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这一转变大大降低了新设公司的成本,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投资的活力。尽管劳动法的价值取向是公平而非效率、是保护劳动者而非企业,但劳动法客观上具有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有利于供求平衡、保障公平竞争与社会和谐,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4]。劳动立法在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方面是需要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的。  第一

8、,提高劳动力资源素质。从2010年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