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39741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计理论研究与理论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计理论研究与理论创新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的不断重视,相对于传统的资本经济模式,当前人们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系。低碳经济就是在该种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而新的经济模式如果一味的沿用传统会计方式来进行管理,必然不符合其实际需求。故而,必须要进行会计创新,以提高其使用价值。本文针对低碳经济模式下会计理论创新的重点加以明确,以期望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中国3/vie 关键词:低碳经济模式;会计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识别码:A:1001-828X(2016)033-000-01 传统的经济发展以资源牺牲为主,这就使得环境恶化相
2、对严重。随着现代经济发展观念的提出,社会意识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当前社会,人们越加重视经济发展中的环保因素。低碳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环保型经济,其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会计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然也需要进一步发展才能与经济发展相一致。虽然我国已经提出了低碳经济下的会计创新,但是,其理论相对欠缺,实务体系缺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低碳经济下进行会计创新的意义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导下,通过对应的手段来减少一些高碳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其排放物对社会的影响,以达到一个经济与生态相对平衡的经济发展状态。而低碳经济模式下,其必须要具备对应的会计方式,当前将这
3、种会计称为低碳会计。低碳会计其也就是以能源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依靠多种形式来保证企业履行低碳责任,以降低其污染与能源消耗,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新型的会计学科。低碳经济下进行会计创新,其具有如下几个基本意义:第一,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其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资源利用,从而提高了国家整体的能源利用率,实现国名经济整体的健康与稳定发展。第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低碳经济下所形成的会计模式,相对注重经济本身应该达到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而使得其生产行为更加健康,能够提高其企业的社会形象,完善其企业的生产结构,并且推动企业技术的不断更新。第三,个体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下的会计
4、模式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利益模式,其更加注重社会各个领域的平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到多方效益,能够为个体提供一个更加协调的社会环境。 二、低碳经济下会计理论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不健全 从我国当前会计领域来说,其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保护,但是这些法律基本上没有涉及低碳会计,也就是说,其缺乏基本的法律支撑,在一些实际的操作中,缺乏法律支撑就丧失了实现的可能性,甚至还会被扭曲。 (二)缺乏深入的理论 要想实现会计理论的创新,其本身必须要具备一套完整的理论,且该理论具有发展的长期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将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模式理论化,这就使得其缺乏对应的理论支撑,无法为实践提
5、供支撑。 (三)缺乏对应的人才 我国当前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其都是按照传统的会计理论来培养的。而低碳会计本身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其对于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在这种模式下,基本上没有对应的人才。 三、低碳经济下如何实现会计理论的创新 (一)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就目前来说,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对欠缺,更何况,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模式本身就与传统的会计模式不同,其法律的适用性相对较弱。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要国家加强重视,提高对低碳经济下会计理论创新的重视,并且,制定对应的法律规范,保证其创新过程中,能够有所引导,且其创新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对低碳会计的理论进行深
6、入研究 低碳经济下会计理论的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式变换,其需要从根本上来进行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要根据我国当前的低碳会计实际状况来着手,并且将其转变为理论,并将理论整理,使之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在这种状况下,会计理论的创新才能够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相适应。当然,我国当前的低碳会计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案例,可以对其加以借鉴。 (三)制定合理的会计管理模式 新产生的会计模式沿用传统的会计管理其不一定能够达到对应的效果,因此,必须要对当前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加以调整。最好可以针对其制定良好的奖惩制度,对于一些无法及时准确对自身信息进行报备的企业进行惩罚。当然,对
7、于一些处理应用较好的会计进行必要的奖励,能够让企业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作用下,更加注重自身的会计运行。 (四)提高人才培养的力度 我国当前的会计教学中,还没有对应的低碳经济内容。因此,要实现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改变其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低碳经济的部分,并且,就这部分应该如何实现其会计运行加以深入化。对于一些已经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培训,使得每个员工都具有对应的意识。必要时,可以采取考核的方式,以提高其对于整个培训的重视,促使其不断的完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