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也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新安县林业资源及林业发展现状,并从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村容整洁、推动农村民主管理等方面详述了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发挥林业重要作用的具体措施,以期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林业;新农村建设;地位;作用;河南新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起点上,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审时度势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重视和解
2、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村容村貌,提升农民形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1,2]。林业既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又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安全等功能,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我国国土的69%是山区,这些山区除了少部分农业,主体部分是林地,林业生产者包括林农、果农等都是农民的一分子。因此,林业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3,4]。笔者结合
3、河南省新安县的林业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新安县林业资源及林业发展现状 新安县位于豫西丘陵山区,东连洛阳市市区,西接三门峡渑池县,南与宜阳相邻,北临黄河与济源隔河相望。地形南北长44km,东西宽31km,总面积11.56万h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峰峦叠嶂,山势陡峭,岩石裸露,东南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海拔155.0~1384.7m,黄河、青河、畛河、涧河横贯辖区,黄河小浪底水库位于县城北部。 新安县林业用地面积3.97万hm2,占总面积34.3%,其中有林地面积2.89万hm2
4、,占林业用地面积72.7%,林分面积2.70万hm2,疏林地面积326.67hm2,灌木林地面积420hm2,未成林造林地1086.67hm2,宜林荒地1.08万hm2,森林覆盖率23.5%,活立木蓄积159.9万m3,森林蓄积19.91万m3,四旁树蓄积139.99万m3,四旁蓄积占87.5%。 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新增加林地面积1.43万hm2,未成林造林地1086.67hm2,林木覆盖率达32.3%,森林覆盖率达23.5%,分别增长11.2%和9.8%,全区生态环境和林业产业格局已
5、初具规模。 2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与林业密切相关。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夯实建设新农村的产业支撑,促进“生产发展”;林业,特别是特色经济林,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可以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促进“生活宽裕”;发展林业,可以改善农村人居条件,建设优美自然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村容整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破解政策难题,可以促进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民主”。 2.1林业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
6、容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综合功能,在保证粮食生产方面的屏障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对耕地的利用已基本实现了精耕细作,基本解决了全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对于山地、林地、沙地、湿地的利用水平还很低。因此,发展现代林业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2.2林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绿水青山是实现农村致富的金山银山。广大农村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人口逐渐增多、人均耕地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发展符合市场需要,有
7、当地特色的优势林业产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山区、没有工矿企业的农村,发展林业产业就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产业项目。目前,中国农村发展林业产业项目非常多,如大力发展优质果品基地、珍稀特种用材林、林木种苗和花卉基地、食用菌、中药材、林下家禽养殖、山野菜基地、森林旅游服务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等项目。这些林业产业项目的发展可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带动农民致富,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3林业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 实现新农村“村容整洁”的手段和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要
8、想使乡村达到绿化、美化、香化的效果,建设成为花园式和园林式的生态文明乡村,必须植树、栽花、种草,布置绿色景观,增加绿地面积。目前,在豫西农村已涌现出一批绿化和美化效果好,把村庄装扮成花园式、园林式的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