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甲骨文中的逸字.doc

说甲骨文中的逸字.doc

ID:26360537

大小:68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6

说甲骨文中的逸字.doc_第1页
说甲骨文中的逸字.doc_第2页
说甲骨文中的逸字.doc_第3页
说甲骨文中的逸字.doc_第4页
说甲骨文中的逸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甲骨文中的逸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说甲骨文中的“逸”字(首发)王子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一甲骨文中屡见下列这样一个字,其代表字形有以下四类:A.(合132)(合10405正)B.(合839)C.(合848乙)(合23559)D.(合138)(合860正乙)以上四组字形,以A、D居多,B、C为少;字体类别几乎都是典宾类,合集23559版也有此字,作C组字形,从整版字体风格看,应属于出组一类。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11月;2007年10月科学出版社再版,黄师对本书加了不少页下注,并且补入大量手摹图版,很方便阅读。本文关于字体的分类与断代意见皆按照此书,后面

2、不再注明。另外,《合集》6版,从字体风格看,应属于宾组三类。此字过去多释“往”,于省吾主编、姚孝遂按语:《甲骨文字诂林》第829-830页,中华书局,1996年5月《综览》把A、B两组放在0770号,附在“往”字后面,可见作者是把这两组看成与“往”同字的;松丸道雄、高嶋谦一:《甲骨文字字释综览》189页,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93年3月。本书又把本文开头引出的C、D两组字单独编号为3246,可见作者认为这两组与A、B两组字不是一个字。这是不妥当的,详后。影响很大的《类纂》,A、B、C、D公用一个字头,隶定为“”,释文一律读为“往”。姚孝遂、肖丁

3、主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第318-319页,中华书局,1989年1月这种处理可以代表当时甲骨学者的主要意见。胡厚宣先生最先注意到“”下部所从与“往”下部不同,他指出:“字从止从立,与往字从止从王者不同。止有向前之义,立与位同,象人本来安居其位,因受逼迫而出走,其义当为逃亡。”胡厚宣:《甲骨文所见殷代奴隶的反压迫斗争》,《考古学报》1976年1期第2页胡先生指出“”下部所从与“往”下部不同,眼光非常独到,但说“”下面是“立”则可商。后来张桂光先生进一步申论“”和“往”的差别,他说:(引者按:原文此字不是拓片,为了醒目,我们替张先生换为拓片,下同),或为、

4、等形,前人多以为与为一字,均读为“往”。实际上与并不是一个字,字从止声。与相比,不但笔画少,而且都是便于刀刻的线条,将误为还可以理解,若将字的写作,则与简化、声化都完全相违,六七十字都这样写是不合常理的。从文例看,确可证为“往”字的“往来”、“往伐”、“往狩”、“往逐”、“往追”等辞例,往字均作,无一作的;其余文例,亦多不相似,与应该不是一个字。张桂光:《古文字中的形体讹变》,载《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第178-179页,中华书局,1986年6月;后收入氏著《古文字论集》1-35页,中华书局,2004年10月“与并不是一个字”的意见十分正确,基本上得到了承认

5、,事实上形应有其独立的来源,详后。可惜姚孝遂先生《诂林》按语却没有完全采纳这条意见,他认为A、B两种形体是“”字之省形,而C、D则为“往”之异构。于省吾主编、姚孝遂按语:《甲骨文字诂林》第831页,中华书局,1996年5月张桂光先生在上引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当是的省体。至于的本义,或可解作脚镣,即后世桎梏的桎字。”张桂光:《古文字中的形体讹变》,载《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第178-179页,中华书局,1986年6月;后收入氏著《古文字论集》1-35页,中华书局,2004年10月前引姚孝遂先生《诂林》按语也认为当是的省形。这个意见影响很大,接受者甚众,其实这个

6、意见是有问题的。按照这个意见不能读通如《合集》136正、137正、846、847、848甲、848乙等卜辞,尤其是846、847两条,请看下列卜辞:(1)贞:执。为了排印方便,本文释文尽量使用通行字,下文不再一一注明。[合846典宾](2)贞:执。[合847典宾]“”在卜辞中如果按照张先生释为“桎”,无论怎样说解都是不合适的,可见把说成之省体释为“桎”的意见是不大可靠的。我们不愿意相信是之省体的说法,更为重要是出于字形上的考虑。我们知道,()这个形体在甲骨文中是十分常见的构件,一些和执讯问罪有关的字多从此,如“执”作、;“”(“审讯问罪”义)字作、、赵平安

7、:《释“”及相关诸字》,载《语言》(第三卷)296-301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梏”字作、赵平安:《释“”及相关诸字》,载《语言》(第三卷)300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圉”字作、;一般读为“逸”的字作赵平安:《战国文字的“”与甲骨文“”为一字说》,载《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275-277页,中华书局,2000年7月。除此以外,一些不好说成是后世某字的形体,如从攴从的“”、从双手内向的、双手外向的、从水从执的、从□从执的,从从虎头人的等等,皆从“”。如果我们相信是的省体,我们就必须相信、可以省简为形,可是在上面列出的

8、诸多从“”的“系”字中,我们很难看到有把、形简省成形的,这就不得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