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

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

ID:26345927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6

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_第1页
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_第2页
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_第3页
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_第4页
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  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  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装备制造业不仅是为国民经济各部口提供技术装备的物质生产部口,还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提島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制造能力显著増强,成为许多重要产品的供给者,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

2、的比重超过1/3,稳居世界首位?。但是,这种大规模生产能力的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着大规模投资和出口市场,装备制造业走的是一条生产要素简单堆积或诱致的粗放型发展之路。在高端设备上,中国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制约,技术差距在不断拉大,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薄弱,研发设计水平较低,实验验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基础配套能力不足,核也零部件受制于人,基础制造工艺落后,关键材料依赖于进口;而在中低端产品上,新兴经济体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国装备

3、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转型升级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时,单方面依靠工业革命本身已不足以继续提供生产力发生本质变化的驱动力量,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已成为当下信息革命的核也,更是抢占国际市场竞争制离点的主要手段。在这场工业经济向新经济时代演进的历程中,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技术创新扩散、消费者需求个性化趋势以及放松管制等众多因素使得原

4、本清晰的产业竞争边界变得日益模糊,各产业逐渐呈现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发展态势。.........1.2研究内容与框架本文研究内容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以及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章:理论基础。本章对产业融合、网络嵌入及产业创新效率三大板块的理论思想起源及后续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在综述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述评,为论文后续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网络嵌入视角下的产业融合理论与测度。本章首先从网络嵌入视角出发,揭示了

5、产业融合的本质及其内在运行规律,构建了产业融合的四维运行机制理论模型;其次,基于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在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与充分结合中国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围绕投入信息化、产出服务化、流程低碳化、组织网络化、融资多元化及创新集成化六个维度构建了产业融合ISFI测度指标体系;最后,基于此测度框架,对中国区域产业融合实况进行了测度。第四章: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水平测度。本章首先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基本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对其创新基础条件及支撑条件的发展趋势予以清晰的把握后,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对

6、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水平进行了测度。第五章:产业融合与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基于关系嵌入的调节视角。本章首先在探究产业融合对创新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从政府网络关系嵌入与知识网络关系嵌入两方面分析了关系嵌入性对产业融合与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关系的调节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说,最后通过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上述概念模型及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六章:产业融合与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基于结构嵌入的调节视角。本章延续第五章分析思路,从网络中也性与网络异质性两方面分析了结构嵌入性对产业融合与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关

7、系的调节机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说,并通过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该调节作用的存在性及其发挥机制。第韦章:研究结论。本章对全文研究脉络及所得结论进行归纳总结。........第2章理论基础2.1产业融合理论综述追溯"融合"思想的起源,不免要从经济学的古典命题——分工开始。早在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以前,就有诸多经济学家对分工问题进行了思考。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就曾提出了社会分工思想,他认为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自然禀赋的不同导致了个体在社会生产中分工的不同,而就是这种专业化分工

8、增进了狂会福利?。色诺芬在巧拉图和亚里±多德思想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分工理论,他以小城镇与大城市的分工实情对比揭示了分工与市场范困以及规模的密切联系?,该思想为后续斯密分工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当然,本部分并不打算详细的综述经济学各流派的理论发展史,而是遵循经济学流派的发展脉络,由专业化分工理论的演化发展追踪并阐释出有关早期誕合研究的思想萌芽。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富论》一书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